這幾天,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因在境外視頻網站上擁有超高人氣和關注度,再次引發人們的討論。許多人認為,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輸出的意義。這一結論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但近日共青團中央發聲:李子柒的視頻內容體現了中國的文化交流自信,是一種生活的新方式。
對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一事件,人民日報認為,每一個新媒體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歡與否都是雙向選擇,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規范,他人無需苛責。而李子柒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國文化輸出,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贊揚的事。因為李子柒展現的生活方式,無數外國人愛上中國。
每一個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輕輕松松的,都凝結著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李子柒每拍一個視頻都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很多時間。有些視頻一拍要拍8個月,中間許多技能是她后來學的,比如她為了拍“活字印刷”,專門花了小半年時間去學,最后才拍出木活字的視頻。好的內容,才能帶來好的效果。紫光閣也為如此努力的李子柒點贊。
在李子柒的視頻里,能夠看到黃豆如何變成醬油、文房四寶等等傳統文化遺產。而這些讓無數外國網友為之著迷,從而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產生向往。共青團中央評論:傳承傳統文化并讓它們走出去,至關重要。李子柒視頻內容就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清雋”的審美取向和“出世”價值追求,有利于外國網友更好了解中中國。
中國歷史研究院認為李子柒視頻展現的,恰恰是中華民族那些曾經影響世界許多年的文化,雖然沒有一個中國字在夸中國好,但是她能讓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以色列人、俄羅斯人、沙特阿拉伯人等幾十個不同國家的人,用幾十種不同的語言,在她的視頻下面一起夸她好,一起向往在中國生活。
央視新聞點評道,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樣,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說她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熟悉,那外國人呢?完全都是帶著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傳播奇跡嗎?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們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觸動了他們心底里的熱愛。這種熱愛是相通的,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沒有翻譯卻依舊不影響這些視頻火遍全球。
一些網友認為李子柒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后”。半月談表示:傳統農耕文明蘊涵的文化價值是永恒的。李子柒以個人視角放軟身段、“潤物細無聲”的交流方式更為有效。對于能夠“走出去”的正能量中國博主,我們應帶著自信樂觀其成,這恐怕才是“強起來”的中國應有的格局和氣度。
文旅中國則認為目前我們的對外輸出方式比較單一。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文化輸出的主體,同時每個人也都是文化接收者。現在的李子柒,是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參加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更將影響力傳播到了國外,正是最好的文化宣傳和傳播。文化輸出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新安晚報也針對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安晚報認為,李子柒的視頻內容表達中式生活之美,讓人更愿意去接近。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吸引了更多外國網友對中國展開美好聯想,產生了解中國的意愿。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更加吸引人。李子柒的樣本意義,絕不應被忽視。
面對李子柒遭受的網絡非議,Flipboard紅板報這樣說道: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李子柒展現的農村生活也正是我們中國在不斷發展的最好證明。以一種美好的田園生活打動外國網友,吸引他們了解中國,也正是一種輸出,一種美好生活的傳達。
中華文化走出去,迫切需要發揮多種力量,要講究百花齊放,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動人心的優質作品。人民日報贊揚李子柒視頻里的田園生活,她與奶奶的深厚感情,諸多美好的傳統文化,都展現了我們可以有新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更多的“李子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現代多元化、豐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