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少年的你》原著作者玖月晞發表微博長文,回應融梗質疑。在回應長文結尾,她自比陳念,“但我沒有一個小北。”
陳念和小北是《少年的你》的兩名主角。陳念遭受了校園霸凌,而小北是他的保護者。劇情之外,玖月晞表示,她也在遭受網絡霸凌,但她沒有小北。她在聲明長文中說,“公眾號、私信、網絡上的言語攻擊我都看到了。大家如果想表達觀點,也請理性。傷害和攻擊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有關玖月晞是否存在融梗行為,業內爭議頗多、尚無定論,但她的此次回應,卻是一次觀察網絡霸凌的樣本。
超過2000字的長文發布后,不到兩分鐘,便有網友陸續發出“看完覺得啥也沒說”、“辣雞滾啊”、“抄襲天后”、“鬼話”等評論。
此后,更有人指責,“聲明也是抄的”。回應長文中,玖月晞寫道,“浩瀚宇宙,我雖是一粒塵埃,卻也不孤獨”。而這句話被認為抄襲現代詩《一粒紅塵》中的“我像一粒小小的塵埃,漂浮于浩瀚的宇宙”。
而有網文作者表示,“宇宙”和“塵埃”只是比較常見的比喻喻體,網友的反抄襲有些過度,這種過度狂歡本身即網絡霸凌。
通過百度搜索可見,宇宙和塵埃的相關比喻超過300萬條結果,“如果用了相同的詞也算抄襲,那么互聯網上就沒有原創文章了”。
類似情況,在這次風暴中時常發生。玖月晞在長文中寫道,“這次討論中鑒定融梗的行為演變成一種碎尸式、擴大化的反抄襲。一行描述、一句話、一段概括、全可以拿來當成一個梗。”
有中立網友表示,甚至很多人都沒看完原著與相似作品,都可以摘選出符合批判要求的“梗”,占據道德制高點,進行網絡霸凌。
學者稱,網民陷入暴力狀態的原因,大致分為三重:
客觀環境上,互聯網降低了人們表達觀點的門檻,同時也為表達觀點的人帶上面具,給人們施暴的空間。有心理學家假設,當人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增加其中單獨個體的“匿名感”。而這種匿名感往往就是網絡暴力的直接源頭。
主觀層面上,現實生活的高壓讓人們持續擠壓負能量,其中部分人,將這部分壓力轉嫁于陌生人身上。此時,頻繁曝光的公眾人物成為他們的目標。公眾人物需要承受社會的監督與批評,網絡暴民將批評的邊界,擴大到了人身傷害的級別。
心理學層面中,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往往會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著名的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的觀點則更加直接,作者古斯塔夫·勒龐在書中表示:“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在對玖月晞及演藝明星的網絡霸凌事件中,許多網友已經失去獨立思考的判斷,這是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后遺癥,或許也將成為互聯網的頑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