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
香港中樂團將于11月1日至9日到上海、保定、哈爾濱、臨沂作巡回演出,為觀眾呈獻六場既有傳統的古曲和民間樂曲,也有融合現代的精彩樂章的音樂盛會。香港中樂團于1977 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擁有 91 位專業演奏家編制的大型職業中樂團,經常獲邀于國際著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出,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北極圈等多個國家及地方。「植根傳統,銳意創新」是樂團的藝術特色,除了演奏傳統民族音樂和近代大型作品外,更廣泛委約各種風格及類型的新作,迄今委約或委編的作品已逾 2,300 首。樂團每次交流演出都備受當地傳媒所重視,《紐約時報》曾報導「這個樂團,眼看與耳聞同樣精彩」;《英國衛報》曾對樂團演出形容為「人間那得幾回聞」;《英國電訊報》亦稱贊樂團「繽紛璀璨」。
這次巡演,樂團將全面使用自行研發創制的「環保胡琴系列」(包括環保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奏響環保之聲。「環保胡琴系列」榮獲國家「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表示:「香港中樂團是全球唯一擁有自己制作拉弦樂器的樂團。這樣確保了在中樂的領域裹,我們樂器的音色是最統一的,而且表演功能比之前更優越,能應付樂團高度精準和變化豐富的演奏,抗寒、抗氣候變化的能力亦非常強。所以有些人說,香港中樂團的環保胡琴,讓香港中樂團擁有一個全球的通行證。」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香港周及「香港節2019─藝匯上海」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香港周及「香港節2019─藝匯上海」的揭幕音樂會,樂團將以「一個城市,三個場地,三天時間,三種風格」的理念,將三場風格各異的精彩演出帶給上海觀眾,向內地觀眾展示香港的文化藝術精粹及提供滬港兩地交流藝術的平臺。
都會交響:經典名家 跨越傳統 (1/11/2019 (五) 晚上7:30)
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香港文化周開幕演出的「都會交響」,由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執棒,以經典名家及跨越傳統為題,帶來首首名曲。適逢今年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首演六十周年,樂團特別邀請享譽國際的華人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擔任獨奏;其他名曲包括五十年代彭修文大師的《將軍令》、趙季平的民族管弦樂《古槐尋根》、上海著名作曲家朱踐耳首部大型中樂作品、香港中樂團委約的《悲調》;樂團亦特別委約香港年青作曲家伍卓賢創作《大樹》,由樂團首席張重雪用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演繹此曲,以及委約伍敬彬創作《下一站月球》,展現香港青年作曲家的實力。
環保高胡、二胡、中胡:張重雪
跨界交響:昆曲中樂 永恒之愛 (2/11/2019 (六) 晚上7:30)
第二場演出是昆曲藝術家張軍與香港中樂團合作的「牡丹亭.長生殿」音樂會。香港中樂團于2018年與張軍首度在港攜手合作,演繹兩部明清時期的戲劇作品《牡丹亭》與《長生殿》,獲得一致贊賞。今次再將這場「跨界交響」的演出帶來上海,讓觀眾能親身感受這一種超越了昆曲本身和大型中樂團交響化所帶來永恒之愛的感動。
演述者:張軍
戶外交響:流行經典 與民同樂 (3/11/2019 (日) 下午3:00)
第三場演出以「不可能的幻想」為題,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藝術天空),為觀眾帶來免費的精彩演出。這場東西交匯、與民同樂的戶外草坪音樂會,香港中樂團常任指揮周熙杰將透過多首耳熟能詳的上海與香港電視劇主題曲、電影音樂組曲與廣東小調,讓聽眾于戶外輕松賞樂。
香港中樂團常任指揮:周熙杰
上海演出時間表:
穿越古今的中樂盛典「劉邦.項羽.兵馬俑」
繼 2018 年 3 月香港藝術節一票難求、9月于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載譽重演,獲得轟動反響之后,香港中樂團受邀把「劉邦.項羽.兵馬俑」這一套經典的音樂會,帶到內地巡演。樂團委約香港著名作曲家伍卓賢作曲的《唐響》,以音樂與你穿梭于香港大都會和大唐盛世的景象;歴史上的每一場戰爭勝負成敗,有誰可以定斷?《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同是以楚漢相爭為本,分別描寫劉邦得勝和項羽戰敗烏江自刎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成王敗寇豈是必然的定律?幻想曲《秦•兵馬俑》,究竟是表現秦軍威武橫掃天下,抑或抒發將士連年征戰思鄉祈求和平的吶喊?一場穿越古今,呼喚和平盛世,充滿期待的中樂盛典音樂會與您相約。
「劉邦.項羽.兵馬俑」
指揮:閻惠昌 環保革胡:董曉露 琵琶:張瑩 笙:陳奕濰 中阮:馮彥霖
「劉邦.項羽.兵馬俑」巡演時間表:
香港中樂團
「人間那得幾回聞」——《英國衛報》
「這個樂團,眼看與耳聞同樣精彩。」——《紐約時報》唐馬士尼
香港中樂團于 1977 年成立,擁有 91 位專業演奏家編制,素有「民樂翹楚」及「香港文化大使」之美譽。樂團經常獲邀于國際著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出,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北極圈等多個國家及地方,被譽為當今國際舞臺上具領導地位的大型中樂團。樂團編制分拉弦、彈撥、吹管及敲擊四個樂器組別,其中包括傳統和新改革的多種樂器,樂團的拉弦聲部于 2009 年全面使用由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系列,演出的形式和內容包括傳統民族音樂和近代大型作品。樂團更廣泛委約各種風格及類型的新作,迄今委約或委編的作品約 2,300 首。
樂團除了舉辦定期音樂會和藝術教育活動之外,亦秉持著與民同樂的精神,創辦「香港國際青年中樂節」及多個器樂節,與香港市民攜手締造了多個最多人同時演奏的健力士世界紀錄。樂團于 2003 年首創的香港鼓樂節已連續舉辦 16 年,成為一年一度萬眾期待的文化盛事。
樂團一直為中樂傳承及發展努力耕耘,舉辦相關論壇及比賽,與盧森堡現代音樂協會合辦的「2013 國際作曲大賽」及 2017 年的「中樂無疆界 — 國際作曲大賽」等,為作曲家提供發表創作和交流的平臺。樂團于2011年舉辦全球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為中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此外,香港中樂團在藝術、管治管理、藝術教育、市場推廣上皆獲各界高度評價及屢獲殊榮。樂團研制的環保胡琴系列除榮獲國家「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2012)外,更獲多個機構頒發環保及創意獎項,成就屢創新高。
閻惠昌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
享譽國內外樂壇的知名中樂指揮家,自 1997 年 6 月起履任香港中樂團。
1987 年獲頒授中國首屆專業評級國家一級指揮。對文化發展的貢獻獲各地政府予以表揚,包括新加坡政府「2001 年文化獎」、香港特別行政區銀紫荊星章、臺灣第五十一屆中國文藝獎章(海外文藝獎(音樂))及臺灣 2018 傳藝金曲獎最佳指揮獎等。此外,指揮不同樂團的影音產品獲頒指揮獎項,包括香港中樂團、國交及中央歌劇院合唱團、西安音樂學院民族樂隊及合唱團及臺灣國樂團。閻氏現應聘為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民族管弦樂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及訪問學人,并擔任多間音樂院校客席及特聘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及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理事、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榮譽音樂總監。于 2013-2017 年應邀出任臺灣國樂團首席客席指揮及音樂總監,為臺灣國樂界培養指揮人才備受肯定。
閻氏帶領香港中樂團創下多個中樂發展的里程碑,不但經常獲邀到世界各地知名藝術節及音樂節獻演,其藝術成就更獲各界肯定。他全方位拓展香港中樂團,推動委約作品;積極與不同界別互動,探索交融;領導發展樂器改革,倡議香港演藝學院與香港中樂團合作并實施「專業樂團實習計劃」;倡議創立全球首個中樂樂隊學院;創辦數個主題器樂節,與香港市民共創多個健力士世界紀錄;于香港演藝學院開設中樂指揮碩士課程;倡議舉辦及主持多次中樂國際研討會及高峰論壇;創辦全球首個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中國音協主席趙季平譽為「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閻氏師從著名指揮家夏飛云、作曲家胡登跳、何占豪等教授,于 1983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隨即受聘為中國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兼樂隊藝術指導。除中樂指揮外,他亦曾獲邀擔任西洋交響樂團指揮,曾合作的包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及浙江交響樂團等。閻氏亦為活躍作曲家,創作樂曲屢次獲得國家大獎。
周熙杰 (香港中樂團常任指揮)
現為香港中樂團常任指揮。他的音樂作品富東南亞獨特風格,曾獲 2000 年香港「21 世紀國際作曲大賽」季軍大獎及臺灣「文建會 2002 年民族音樂創作獎」競賽佳作獎。
2011 年初獲邀為香港演藝學院講授中樂指揮課。2010 年 5 月,于大型戶外音樂會「香江華采」中,指揮四首由香港作曲家以香港十八區為主題的華采樂章作世界首演。2009 年,樂團應邀作為 YouTube 交響樂團的合作伙伴,周氏為譚盾的網絡交響曲《英雄》編成中樂合奏版,效果令人擊節贊賞。2008 年,與樂團年青演奏家演出「HKCO 菁英」,帶來中樂新氣象。2005 年,于「香港笛簫節」開幕式中,指揮五百多名樂手演出其作品《笛簫飛揚》,創下最多人同時演奏笛子的健力士世界紀錄。2004 年,指揮新加坡華樂團「南洋音樂之旅 II」音樂會,大獲好評。
周氏早年跟從蘇照雄及錢兆熹學習作曲,為美國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雙學位學士(計算機和音樂)、南卡大學音樂碩士(管弦樂團指揮)。畢業后回馬來西亞即投入民族樂團的指揮及發展工作,曾擔任馬來西亞專藝民族樂團音樂總監。
周氏于 2002 年加入樂團,積極協助不同類型的演奏會并擔任指揮及編曲配器等工作。2003 至 2010 年,擔任香港少年中樂團指揮一職,參與樂團的教育系統發展;亦經常在本地及海外主持工作坊,以雙語介紹中國樂器及樂曲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