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華大使館取景于“1892紅酒館”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現新中國外交史的電視連續劇《外交風云》正在熱播中。
從《外交風云》第一集的外交戰線破冰之旅開始,設在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館便是取景于張裕公司原址的“1892紅酒館”,也即張弼士故居,一座精致的二層小洋樓,屬于入選工信部首批“國家工業遺產”的張裕公司的11項核心物項之一。
《外交風云》中司徒雷登歡迎黃華
在《外交風云》第三集,北平軍調部中共代表團新聞處處長黃華受中央委派,以私人身份登門拜訪他的老校長——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原任燕京大學校長),進行非正式會晤,戲中出現了張裕公司的大門,以及“1892紅酒館”的庭院,司徒雷登的辦公室則是取景于“1892紅酒館”的一間品酒室。
《外交風云》司徒雷登的辦公室
在《外交風云》第四集,當美國國旗徐徐降落時,我們可以看到紅瓦黃墻的“1892紅酒館”正面全景;司徒雷登將要上車時,出現了張裕公司院內的照壁,其中“雙麒麟”商標浮雕清晰可見。張裕公司的大門內側,在劇中被當作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大門。司徒雷登黯然神傷地從這里離開了中國,毛主席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別了,司徒雷登》。
令人詫異的是,在司徒雷登兼任董事長的以“宣揚中美文化之合作”為宗旨的《生活》畫報,自1945年9月創刊以來,曾經長期刊登張裕公司的白蘭地廣告,廣告語稱:“張裕——四十年白蘭地,常飲益壽延年。”
司徒雷登兼任董事長的《生活》畫報
另外,后任新中國第五任外交部部長的黃華同志,曾于1990年7月到張裕公司參觀視察。
日內瓦會議期間的“金獎白蘭地外交”
眾所周知,1954年召開的“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五大國(蘇聯、美國、法國、英國、中國)之一的身份在國際多邊外交舞臺上亮相,周恩來總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把張裕金獎白蘭地帶到了日內瓦,用來招待了國際友人,被稱為“金獎白蘭地外交”(diplomacy of Gold Medal brandy)。中國代表團同時還帶去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梁山伯與祝英臺》,所以,《梁山伯與祝英臺》被比作“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張裕金獎白蘭地被比作“中國的干邑”。關于“金獎白蘭地外交”這段佳話,還被載入英國的《牛津葡萄酒詞典》。
周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
在《外交風云》第十三集,周總理鼓勵隨行的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龔澎,要主動出擊、廣交朋友,周總理說:“我想你們可以為那些對我們關系友好的外國記者舉行一個小型的宴會,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你們的感情。對那些和我們關系一般、不太了解我們的記者,可以舉行一個大型的冷餐招待會,讓他們喝我們中國的酒,吃我們中國的菜,先體驗一下我們中國的味道。”
在接下來的招待會上,我們可以看到,餐桌上擺著3種酒:一種是1950年代出產的張裕金獎白蘭地;另一種酒瓶是橫臥的橡木桶造型,接近早期的瓷瓶裝張裕可雅XO白蘭地;還有一種酒,高腳杯中的酒液表明是紅葡萄酒。根據外交部主管的《世界知識》半月刊1954年第十一期刊登的《日內瓦會議散記》(作者是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隨團記者劉思慕)記載,1954年5月6日晚,中國代表團在瑞奇蒙旅館舉行的第二次酒會,除了眾所周知的金獎白蘭地,還擺上了“煙臺的香檳和葡萄酒”,而當時煙臺能夠生產這兩種酒的廠家只有張裕公司。
《外交風云》中餐桌上擺著3種酒
1951年被確定為國宴用酒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對外交往工作的逐步開展,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于1951年7月8日起草了一份《關于接待工作今后的改進辦法》的請示報告,由局長余心清呈送周恩來總理,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報告原件顯示,第四條列出的國宴用酒包括“國產葡萄酒”和“煙臺張裕公司制的白蘭地”,周總理在后面批示:“汽水亦需國產。酒不要多。”
1952年秋,中國專賣總公司在北京組織評酒會(第一屆全國評酒會),評選結果經全國專賣會議審議通過, 定名為“八大名酒”,其中包括張裕公司的金獎白蘭地、紅玫瑰紅葡萄酒、味美思。
《外交風云》中的張裕金獎白蘭地
1956年3月,輕工業部向毛主席呈送《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生產情況報告》,毛主席作出指示:“要大力發展葡萄與葡萄酒生產,讓人民多喝一點葡萄酒。”同年9月30日,經周總理批準,輕工業部給張裕公司撥款65萬元,用于“提高名酒質量”。
近年來,在招待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等外國元首的國宴上,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歡迎宴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歡迎宴會、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歡迎宴會等盛大國宴活動,曾多次選用張裕公司出品的葡萄酒,包括張裕百年酒窖干紅、北京張裕愛斐堡酒莊赤霞珠干紅和霞多麗干白。
2010年上海世博會歡迎宴會
外交官的品酒禮儀課
在《外交風云》第六集,外交部組織從前線抽調來的干部學習西餐禮儀,每個人的面前擺放著刀叉、牛排和斟著紅葡萄酒的高腳杯,教官凌雁說:“學會正確地吃西餐,是每一位外交官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外交風云》的西餐禮儀課出現牛排和紅葡萄酒
當然,學會正確地喝葡萄酒,也是每一位外交官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2010年8月11日,外交部國外工作局的60多位駐外大使參贊及夫人在北京張裕愛斐堡酒莊國際葡萄酒品鑒中心參加葡萄酒文化講座,并在酒莊醴泉宮體驗了以上海世博會歡迎宴會為樣本的餐酒搭配藝術。
2018年11月30日,張裕葡萄酒課堂還走進外交部,20多個司的150多位干部參加了外交部南樓會議室舉辦的這場品酒課。據介紹,現場只有100個座位,其余50多位領導只好在過道添加座椅或站著聽完了兩個小時的課程。
張裕葡萄酒課堂走進外交部
《說不盡的外交》說到張裕葡萄酒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在中美兩國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著中美貿易禁令的解除,加州亨廷頓賴斯酒業公司(Huntington and Rice)決定從中國進口葡萄酒和白蘭地。1973年9月14日,美聯社發自舊金山的消息稱:產自山東煙臺的中國佳釀已經到達美國,第一批共有1000箱,享廷頓賴斯酒業公司總裁羅伯特·享廷頓說,“中國選擇最優質的酒運到了美國”。
周總理招待尼克松總統的國宴——餐桌上有紅葡萄酒!
而這批具有“破冰之旅”意義的中國佳釀,即是由張裕公司生產的,只是公司名稱當時改為煙臺葡萄釀酒公司,出口由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青島分公司負責進行——因為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另據1973年美國《葡萄酒與葡萄藤》雜志(Wines & Vines)第三期刊登的《中國酒在美國》報道,亨廷頓賴斯酒業公司進口的煙臺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售價均為3.5美元/瓶,白蘭地則需9-10美元/瓶。
這段史實意味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向美國出口葡萄酒可能早于美國向中國出口葡萄酒。
有趣的是,新中國第九任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的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中信出版社2014年出版)有一節《與美國國務卿打交道》,寫到基辛格、奧爾布賴特、鮑威爾、賴斯。其中,賴斯國務卿在2005年訪華時談及“美中貿易嚴重不平衡”的問題,李肇星部長當時回應:“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你應該清楚。中國把好東西賣到你們美國,而你們美國的好東西卻不肯賣給中國,這不公平,也沒道理。你們不賣給我們高科技產品,只賣給我們小麥、大豆、葡萄酒。但你們美國大豆做的豆腐沒有我們東北大豆做的豆腐好吃,你們加州的葡萄酒也不如我們山東的張裕葡萄酒好喝。”
《說不盡的外交》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出版發行
70年風云變幻,不變的是張裕對品質的堅守,以及將中國葡萄酒帶去全球的決心。截至目前,張裕已經在全球布局14大酒莊,擁有葡萄園超25萬畝,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亞洲最大、世界第四大葡萄酒企業,成為中國對外一張閃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