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演技,近期又密集上線了一堆話題:超越妹妹的網劇首秀,是不是還算有“演技”?《誅仙》電影的口碑爭議,是否證明愛豆出身與演員出身演技“有壁”?為什么有的男演員演技“油膩”?為什么有的女演員演技“毀容”?
凡此種種,都能讓粉絲、黑粉、路人battle個昏天黑地,卻也讓綜藝人和平臺方看到巨大的流量“商機”。筆者目測,隨著上半年選秀類及觀察類綜藝紛紛進入收官階段,演技類綜藝即將全面占領Q4綜藝市場。
僅目前已經正式官宣的項目,就有四檔演技類綜藝待播。其中既有綜N代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2019》與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2》,也有優酷的《演技派》與騰訊視頻的《演員請就位》這樣的“新面孔”。
2017年,《演員的誕生》讓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看到了演技類綜藝的潛力,隨即上馬了一批同類綜藝。在為觀眾提供了一場又一場演技洗禮的同時,也伴隨著對節目“戲精”的質疑。
如今,Q4又要上演四家爭霸局面。演技綜藝還能如何推陳出新?同題競賽,誰又能成為觀眾心中的one pick?想必熱心吃瓜的同學不難發現,有些人已經在“偷跑”攢熱度了。
導師云集,我選于正
沒錯,“偷跑者”正是本來就是話題人物的郭敬明和于正兩位老師。
8月被拍到憔悴素顏,郭敬明回應為錄節目“48小時沒睡然后哭了幾乎一通宵”,為自己擔任導師的《演員請就位》吸到了一波關注度。
9月,于正出手更是不凡。先是一條“中秋我跟真正的嫦娥過”的微博充分預熱,兩天后揭曉原來“頂級女神”是久未露面的李嘉欣。作為互聯網上美貌無爭議、演技有爭議的大美人,李嘉欣復出參加演技綜藝,自然又引發更大熱議。于是,順利讓《演技派》的話題目前在幾家中一騎絕塵。
嘖嘖,節目還沒開跑,演員還沒競技,導師們的比拼已經開始你爭我趕啦。
不過也對,綜藝開播前、甚至是前幾期,最吸引觀眾的不就是導師嗎。而Q4這幾檔演技綜藝的導師陣容更加重磅,說實話,都足夠來個導師成團之夜了。
這四檔節目之中,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2019》有先發優勢,章子怡的“信念感”已然成為網絡金句。新一季雖未官宣,但其主創陣容沿用前幾季的可能性較大。
不過,算上改名前,《我就是演員》已經播出過兩季。首次“下凡”的章子怡成為關注焦點無可厚非,可第二季播完,章子怡仍舊是節目中討論度最高的,這就難免有本末倒置之嫌,畢竟觀眾來看的是“什么是好演員”,而不是“章子怡的業務能力超強悍”。
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另辟蹊徑,選擇了再現年輕演員求職現場做切入點。想法是優秀的,現實是殘酷的。導師陣容令第一季的權威性頗受質疑,周冬雨雖然有金馬影后傍身,但其戲路較窄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麻雀》里令人失望;井柏然、何炅都是非科班演員出身,曾被懷疑專業水平不夠強。
據悉,《演員的品格2》將從形態上做一番升級,何炅的身份也不再是導師而是“招募人”。不過,由于第一季設置上的失誤,導致觀眾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預判心理,想要在嚴格的觀眾面前逆風翻盤,可真不是件易事。
沒有綜二代如何超越自我的煩惱,新上線的兩檔演技類綜藝聚焦的是如何在做出自己特色的同時,又能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演員請就位》與《演技派》都敏銳地捕捉到了,在目前演技類節目中,“主創”這一角色的缺失。說真的,好演員選出來,最終不是還得交到導演、編劇、制片人手上嗎?從真正的操盤手角度來選角,確實更有權威性。
但比起演員,導演的“流量”又顯得有些弱,而且電影導演與電視劇導演的選角標準肯定也有所不同。
《演員請就位》顯然要走電影咖的路線,李少紅、陳凱歌、郭敬明、趙薇坐鎮選角現場,并將給予優勝者出演其電影作品的機會。
筆者本身是很看好四位導演在節目中的表現,就是擔心節目的綜藝感,是否會因為重磅導演的加入而略顯專業嚴肅。而且電影制作不同于電視劇,導演給演員磨演技的時間長。我們平常討論演技的重鎮也是重災區,還是在劇集。
優酷的《演技派》就選擇了電視劇集作為切口,爆款締造者于正老師擔任選角教研團一員。無論是觀眾還是業內人士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你愛于正也好,不愛于正也罷,但你一定看過于正劇。
拋開是否喜歡于正劇,你必須承認,于正對選演員真是有一套,那是業內有名的“物美價廉”。不管是“回春”老藝人,還是發掘新帥哥,筆者對于正老師的審美絕對認可。
而正如筆者前文所述,于正還是個自帶話題的男人。除了借李嘉欣將新綜藝一炮打響,他最近還在微博上主動揭露圈內“黑明星”流程、演員演不好導演難辭其咎等敏感話題。有了這樣一個話題制造機,《演技派》開播后怕是要住在熱搜上。
比賽變比慘,好演員如何誕生?
如今,咱們普通觀眾也就愛點評個“演技”。但到底什么是演技,筆者是越來越不明白了。專業人士還“打架”呢,演技有標準嗎?
此前,《我就是演員》便因太過于依賴PK環節中制造的情緒沖突,被質疑從“比拼演技”到“比誰最慘”。這其實也不怪演員們主動“賣慘”,當PK雙方的業務能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很難單從一段表演中判定孰高孰低。
更何況對于大多數表演環境,只有適不適合,沒有高低之分。那怎么辦?說出你的故事,一起感動導師。
那么通過PK機制篩選出的演員,又真的為觀眾帶來了好看的作品嗎?似乎也并不是這么回事。
《我就是演員》讓不少曾經默默無聞的演員翻紅,但是這些演員翻紅后不一定會有機會出演作品。甚至有可能因為上了綜藝節目轉型成為綜藝咖,凌瀟肅就是一例。
或許正是基于對PK模式的反思,《演技派》與《演員請就位》都舍棄掉了PK環節,取而代之的是演員將會獲得出演導師作品的機會。至于《演員的品格2》升級后是否還會繼續保留PK環節,目前還不得而知。
其實筆者倒覺得,優質演員和劇集并非一定要靠PK,現成的香港無線藝員培訓班的例子就在眼前。
說到爆款劇、好演員,TVB的造星、造劇水準算得上是Top級了吧。
對年輕演員進行集中培訓,讓其迅速了解劇本、燈光、演戲等各方面內容,無線藝員培訓班曾靠著這套教學方法,幾十年如一日地為香港地區輸送了一批批巨星。
目前看來,《演員請就位》是要走專業大導現場挑電影演員的路子,《演技派》在賽制安排及節目環節的設置上,倒是有幾分無線藝員培訓班的意思。
《演技派》由于正執導選角,與其他客座教授、導師一起甄選出16位青年演員,對他們進行體驗式演技課程的言傳身教,完成演技特訓。最終的優勝者,將會得到出演于正親自操刀的作品的機會。
細想起來,這個活兒由本就在TVB工作過、現在產品模式也帶有幾分TVB影子的于正來做,還真挺合適。
而比起把演員扔在PK場上廝殺,倒不如直接拿資源說話。不僅對于演員未來的發展更有助益,我們觀眾也有好作品可看不是。
電影電視劇有壁?觀眾想要什么樣的“演技派”
如今大家關注演技、探討演技,本是好事,就是有時難免有刻板偏見的嫌疑:什么電視劇電影有壁,演員愛豆有壁,簡直搞出了演技圈的“階層固化”。
從目前幾檔演技綜藝的最終結果看,電影與電視劇的表演方式確實有“壁”存在。但不是高低之分,而是演繹方式并不完全互通。一味給“電影咖”抬格調、抬業務水平,沒必要,真的沒必要,本質是術業有專攻。
周一圍便是典型。
在演技綜藝中,他豁得出去的表演方式、以及豐富的情感表達獲得了導師的一致肯定。但這種“用力過猛”的表演方式,在電視劇中就成了一種水土不服。
《創業時代》中癲狂的周一圍,生生把創業公司老板打雞血的模樣演成了間歇性精神病發作現場。其實周一圍本身的表演方法沒變,只是他的表演方法不適合電視劇。
可以這么說,頂級演員、導演評選出來的“好演員”其實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好”,能讓觀眾接受的才是。
在這四檔演技類綜藝中,具備篩選出“觀眾心中好演員”可能的,大概還是《演技派》。
《我就是演員》的問題在于過于倚重頂級演員對于演技的判斷;《演員的品格》則可能受困于觀眾先入為主的印象;《演技派》與《演員請就位》,呈現最終作品的方式不同,而通常情況下,還是劇集的觀看人數和討論度要更高些。
那電視劇收視群體所接受的演技風格是什么樣的呢?
《延禧攻略》中的吳謹言,本身算不上演技多么出神入化,但是她成功地讓“魏瓔珞”這個角色立起來,自然被觀眾所認可。
于正對于觀眾心理的把握在業內堪稱翹楚,作為頭部視頻平臺,優酷對于用戶的喜好與口味的變化洞察更為敏感。強強聯手,作為觀眾我們只需要敲碗等好戲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演技派》的總冠名商,是素有爆款綜藝收集者之稱的vivo。其他贊助商包括:大搜車集團旗下的二手車新零售品牌大搜車家選、高端護膚品牌梵蜜琳、恒安集團旗下高端女性護理品牌Space7等。
如今綜藝招商有多難,大家都知道,“裸奔”的節目都不知有多少個了。《演技派》作為新節目,雖然有平臺優勢和題材優勢,但能獲得品牌主如此青睞,莫非金主爸爸也是于正劇的粉絲?
演技綜藝蓄勢待發,除了追綜藝的快樂,更希望這次能真正帶給我們幾個可以在劇里看到的好演員。筆者比較俗,對于演員的標準,不是TA“很有演技”,而是我“很能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