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一群博物館文化貓養大的人類孩子,會有著怎樣有趣的人生故事?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跨界攜手觀復博物館,聯合制作的原創兒童劇《觀復貓之“喵”》于近日舉行了新劇發布會。
該劇以觀復博物館中近年來頗具人氣的鎮館之寵——觀復貓為原型,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講述了這群“史上最有文化的貓”,在收養了一個人類小孩之后所發生的令人捧腹又值得深思的故事。創作者表示,希望通過展現貓家長在育兒方面與人類家長產生的分歧與沖突,與觀眾探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該如何做到牽手、扶手、放手,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讓靈魂快樂馳騁的自由空間。
據悉,該劇將在11月1至3日在首都圖書館劇場歡樂上演。
戲劇舞臺+博物館 不同藝術形式跨界融合
一邊是古樸沉靜的博物館,一邊是熱鬧非凡的演出舞臺,一部兒童劇《觀復貓之“喵”》,讓這兩種動靜有別性格各異的文化形式,產生了別有意趣的交集。在普通觀眾看來,話劇這種藝術形式,往往因其強烈而獨有的現場感被貼上小眾、高級的娛樂標簽;而被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先生稱為“社會生態系統中的最高配置”的博物館,正越來越多地受到年輕人和孩子們的關注。北京兒藝董事長董寧女士介紹:“讓靜態的博物館和動態的舞臺演出相結合,打通不同文化形式之間的界限,讓自帶流量的觀復貓走出博物館,站在舞臺上開口說話,這在當下兒童劇制作領域里算是一種新的嘗試。博物館厚重的文化積淀將為舞臺劇注入文化底蘊,而現場演出也能把文化用最親近觀眾的方式傳播出去,讓不同文化形式跨界融合,這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范圍內正成為一種新潮流。”
在談到制作這部劇的初衷,北京兒藝副總經理王東表示:“其實這部劇最開始的創作靈感,源于我一次帶孩子前往觀復博物館的行程。除了博物館的文化氣息,更令我無法忽視的是觀復貓的存在,如同拉近孩子和文物的距離一般,孩子一下就沉浸其中,隨著貓的動線,探知文物的歷史。其實,想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這些靈動的小貓,要比我們強硬的灌輸,更能引導孩子自發的去關注。這部劇的創作,也得到了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先生的大力支持。我們希望用貓,作為更有靈性的媒介,給大家提供一個關于教育的新視角,同時,活化屬于我們自己的積淀千年的歷史文化”。
正如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先生在發布會現場所說:“貓的文化在近十年異軍突起,風靡世界。而觀復貓是史上最有文化的一群貓,游走在觀復博物館的天地間。這次讓觀復貓‘走上’舞臺,也是為了向社會傳達一種愛的方式。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孩子在寵物面前會展現出一種不同于面對父母撒嬌時的成熟狀態,孩子在面對小貓小狗時,展現出的是一種家長的心態,這將對孩子的心智成熟起到極大的幫助。通過這部劇,我們希望能讓孩子知道愛在成長和未來的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所說的這個愛,不僅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表達。”
初試百老匯“預演模式“,招募“親子編劇團”,讓觀眾真正參與新戲的誕生
熟悉百老匯的人都知道,一部舞臺劇要想登上百老匯舞臺,需要通過層層關卡嚴格篩選,其中就包括首演前的“預演”環節。只有收到觀看“預演”觀眾的好評,才算拿到了在百老匯公演的資格證。預演模式雖然殘酷,但也極大保證了劇目的質量。
在北京兒藝的這部新劇中也嘗試引入這樣的預演模式,不僅如此,劇組還在發布會上招募了有豐富觀戲經驗的大小觀眾作為“親子編劇團”,邀請他們貢獻出自己的生活素材和智慧,幫助劇組豐富劇本,通過創作者和觀眾的雙向溝通,既能讓作品本身更加扎實生動,又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能真正參與到新戲誕生的寶貴機會,讓孩子不只被動接受藝術作品,也讓他們可以享受到創造藝術的高級趣味。
野生小戲骨喊話專業演員,兒童演員將用真情實感驚艷舞臺
一部風靡世界的音樂劇《瑪蒂爾達》曾驚艷了全世界的觀眾,它的成功充分證明了兒童演員完全有可能擔任一部舞臺作品的主角。此次的《觀復貓之“喵”》也大膽啟用了兒童演員。雖然最小的演員才剛7歲,排練也僅僅利用放學后的4小時時間,但無論從唱跳能力還是排練專注度上一點不輸成人演員。不僅如此,劇組還給更多渴望舞臺的孩子們準備了一方天地,將挑選若干有一定能力的兒童群演登上公演舞臺,給孩子一個更高的藝術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