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請將明星還原為人。然而,當明星展現出真實的一面時,我們關注的是什么?過去一周被各路網友統一了彈幕、微博、知乎、豆瓣的“明言明語”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網絡奇觀”,也似乎讓觀眾們忘記了節目本身是在宣揚中華美食文化。
這并非個例,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開店綜藝給人們留下深刻記憶的多是明星人設崩塌的梗、真情實感磕了假CP的憤怒等搏君一笑的話題。至于店鋪經營如何,節目和觀眾似乎都不甚關心,大家默認這些都只是“逢場作戲”。
粉飾的美好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快速變化和成長的審美。基于此,中國首檔星素合伙實戰開店真人秀《我想開個店》一反套路,以真實的記錄手法打破了綜藝的真實“底線”。
誰說“認真談感情,你就輸了”
對挑剔的觀眾們來說,綜藝相對電影、話劇等更貼近生活,因此,他們更關注節目本身,尤其人物表達是否具備真情實感。
有的觀眾會對開店類綜藝有一種刻板印象:“明星開店就是節目里那么一段時間,自然以表演為主,不會那么認真。”《我想開個店》有所不同,明星與素人不光是擔任節目中的小店合伙人,節目結束后,他們依舊要對小店“負責”。這樣的設計,更容易讓觀眾看到明星演戲之外同樣全情投入的一面,以及素人身上的閃光點和可能性。
在真人秀的圈子里,節目給明星設置劇本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曾有媒體報道,一檔國民級的綜藝,在明星坐過山車鏡頭的腳本上標注著“叫”,這種從一個片場走入另一個片場的“真人演”形式明星們也厭倦了,而《我想開個店》給足了他們自我表達空間,或許也是因為這一點,讓他們愿意加入這樣一個更有挑戰性的節目。
圖:《我想開個店》全國海選招募現場
同時,合伙人之間的情感發酵也是一個新穎的看點。作為合伙人,明星和素人是要共同承擔開店中的挑戰和壓力的,那么基于自身性格脾氣,他們在磨合過程中會有哪些真實的化學反應,又會發酵出什么樣的結果?
可以不較真,但是要認真
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觀眾的時間也越來越寶貴,一檔真人秀如果還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或將更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
一檔開店類綜藝,拋開明星、布景、情節的看點,講清楚開店是怎么一回事兒才是它該有的樣子。《我想開個店》通過讓合伙人親自參與到開店前期的策劃、啟動資金的核算、店面風格的設計裝修、經營產品的設計以及實際運營等環節,真實還原了一家店鋪從0到1的全過程。這樣的設定不僅能夠讓有開店想法的觀眾更清楚如何開店,也幫助他們打消了一些因不了解怎么開店所產生的顧慮。同時,這一設定本身也像一個“放大鏡”,合伙人們做得好不好,觀眾一目了然。
此外,《我想開個店》中的星素合伙模式,除了能夠讓明星和素人快速培養出感情外,對正在或打算合伙的店主們也具有一定的實用參考價值,比如怎樣快速解決合伙人之間的矛盾、情緒、質疑等。
圖:《我想開個店》海選報名海報
節目還會邀請一些行業大咖、實力派小店主提供專業幫助和分享實戰經驗。《我想開個店》結合了實踐經驗與專業理論,相較網絡上眾說紛紜的開店攻略、外行人的亂點江山,對想開店的人來說更有參考意義。
開店綜藝“真”該沒底線
目前,我國開店類綜藝普遍離觀眾有點“遠”,節目播完后,很多人都想去小店打卡,但往往去了才發現,要么店沒了,要么人換了,總有一種“人去樓空”的落寞感。
《我想開個店》在這一點上做出了自己的差異化:收官之后,明星和素人依然要擔任小店的合伙人并持續經營,大眾能親身體驗自己喜歡的小店,飯圈的男孩女孩們也有機會遇到親自坐班的愛豆。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線下體驗,拉近了大眾與節目的距離,讓節目更懂觀眾喜好,也讓觀眾更期待新的節目,從而建立雙方的“默契”。
未來,節目中誕生的小店將通過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戰略發展加盟連鎖等方式逐步品牌化,與更多人的生活建立鏈接。如此完整的品牌發展鏈路,也能給小店主們帶來更多的經營思路。
如何評價一部綜藝好不好?如果一檔綜藝能跨越代際、地域、性別等界限持續傳遞正能量,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現象級”。猶如十年前盛極一時的選秀節目成就了今天的一批天王天后,誰能說今天這些看似過于理想的小店不會在十年后開遍全國各地,為更多的人帶去幸福呢?能激發更多人追求夢想生活的動力,讓他們眼中有路,心中有光,這是《我想開個店》所追尋的價值,也應該是更多綜藝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