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本周六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特別節目“回到延安共唱經典”迎來《黃河大合唱》不同時代的演繹者。在《黃河大合唱》誕生 80 周年之際,他們齊聚延安,在這片誕生民族經典的熱土上再度將其完整演繹。光未然參與《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經典朗誦80年后再次回響,震撼眾人。92歲老人郭淑珍63年如一日演唱《黃河怨》,如今唱起這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依然情感飽滿。
光未然經典朗誦時隔80年響徹延安廖昌永:太震撼了
1938年,武漢淪陷后,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目睹黃河的驚濤駭浪,被船工們搏風擊浪的精神所感染。次年,他抵達延安后,用五天的時間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組詩。這部壯美詩篇打動了冼星海,他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六夜,終于完成《黃河大合唱》的作曲。1939年首演時,光未然拄著拐杖親自登臺朗誦,之后也多次擔任朗誦者。《經典詠流傳》節目組找到了光未然先生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片段,在當年他創作的地方重溫經典之聲。聽到光未然先生原汁原味的朗誦,廖昌永直呼“太震撼了”,并表示這是他聽到的最具音樂性的朗誦。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黃河大合唱》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復者之一和朗誦者,75歲老先生瞿弦和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光未然老師聽完他的朗誦后,含淚握著他的手說了三個字“謝謝你。”擔任《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已有四十余年,瞿弦和始終忘不了光未然親自到后臺對他的鼓勵,如今來到延安再次唱響經典,他說:“這將成為又一個永恒的記憶。”
在烽火中發出“怒吼”九旬老人用一生傳唱經典
80年前的抗戰烽火中,詩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共同創作的《黃河大合唱》這部偉大的民族交響史詩,從延安窯洞迅即傳遍全國,成為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97歲的解冰是抗敵演劇二隊的老隊員,從1942年開始唱《黃河大合唱》,一直唱到今天。90歲老人丁靜從9歲起,就作為孩子劇團的成員在重慶郊區演唱《黃河大合唱》。當時的重慶是轟炸區,不時有敵機從頭頂上飛過,孩子們卻在轟鳴聲中越唱越起勁。
穿著一身中國紅長裙的郭淑珍老人,今年92歲,站在年輕的合唱團里,她依然身姿筆挺,歌聲嘹亮。從1956 開始演唱《黃河怨》,到現在她已經唱了63年。整首歌如泣如訴,情緒跌宕起伏,是一首難度非常大的女高音獨唱歌曲,需要歌者真正把握其中的情感才能將其娓娓道來。在天津淪陷區度過童年的郭淑珍親身見證炮火硝煙和民族的水深火熱,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她才用一生堅持唱好這首民族經典。
“黃河”之聲從未中斷首演者后代齊聚一堂講述創作故事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大合唱》80年間在海內外中華兒女中傳唱不斷。《黃河大合唱》首演者的后人齊聚延安,共同揭開當年那段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黃河大合唱》的第一代指揮鄔析零之女鄔楓表示,父親因為受到冼星海的教導,非常注意記錄民歌,所以在東渡黃河時聽到黃河船夫曲,就完全銘記在腦海中;李大康的父親李煥之是冼星海的學生,曾親眼見證冼星海的創作過程。當時條件艱苦,無法完成標準的打擊樂配置,冼星海看中了李煥之腰里拴著的一個大茶缸,將合唱隊員們吃飯的勺子放進這個瓷缸里,最終完成首演。
時隔80年,在延安這樣一個特殊的創作地,由八個樂章組成的《黃河大合唱》,再次被完整唱響。本周六晚,《經典詠流傳》特別節目“回到延安共唱經典”邀您重溫“黃河”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