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的一天》太喜歡了,我已經循環一天了!”
《我是唱作人》已進行到下半季,新歌不斷刷新榜單的同時,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也與日俱增。筆者不禁思考,總導演車澈關于“華語樂壇烏托邦”的實驗成功了嗎?
從觀眾及市場的反應來看,這場實驗是有價值的,它不僅為原創音樂提供發聲渠道,還對音樂綜藝及其商業價值的開發提供了借鑒。
但要想判斷實驗是否成功,還要看節目的火爆程度。
綜藝的火爆勢必會帶來藝人、歌曲、造熱詞、社交媒體討論、音樂產業五個維度的提升。目前看來,《我是唱作人》好像每一個維度都超標了。
藝人影響力提升“榨汁”
一檔綜藝火不火,要看它是否給嘉賓帶來了同樣“現象級”的熱度。就好比《偶像練習生》讓蔡徐坤比肩頂流,《奔跑吧》助跑男家族出圈,《極限挑戰》讓“男人幫”成“國民男團”……
這些綜藝,要么逆轉了嘉賓在觀眾心中的形象,要么讓不知名的藝人“一夜爆紅”。《我是唱作人》也get到了這點。
節目播出后,隱藏幕后潛心創作的梁博二次爆紅,成了女孩們心頭一顆“黑”砂痣;高進終于打破“歌紅人不紅”魔咒,微指數較播出前飆升5487倍;曾軼可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女孩獨立又前衛的音樂態度……
“以歌寫情、以情動人”即原創音樂的魅力,借助歌曲的魅力,觀眾可以體會到唱作人的“快樂與悲傷”,產生共鳴的同時“捧紅”參賽的唱作人。
原創音樂“出圈度”“榨汁”
考察一檔音樂節目的火爆程度及商業價值,自然離不開歌曲的“出圈”。比如超女時期的《想唱就唱》《酸酸甜甜就是我》,中國好歌曲的《悟空》《野子》,《我是歌手》時再度爆紅的《等待》《成都》等都紅遍大江南北。
作為相輔相成的“CP”,《我是唱作人》讓不同風格的原創音樂,傳入大眾的耳朵,歌曲的出圈也讓節目熱度不斷攀升。
節目上演唱的原創歌曲登上音樂流行榜高位。
有專門的音樂合輯。
登上了音樂軟件熱搜。
朋友圈分享成為二次傳播的主陣地。
用戶爭相翻唱。
觀眾二次剪輯創作。
“因為《我是唱作人》,我的歌單在不斷更新。”毛不易的《東北民謠》,梁博的《表態》等熱曲都進入網友的“循環播放列表”,成功出圈。
綜藝熱詞流行度“榨汁”
一檔火的節目勢必會造就各種“金句”,傳達出節目的態度,引發吃瓜群眾爭相效仿。
比如“你的夢想是什么”“freestyle”“skr”“C位出道”等熱詞的產生,少不了熱門綜藝的“功勞”。《我是唱作人》讓“demo”“judge榨汁”等被網友熟知,還不忘和觀眾“皮一下”:
同時《我是唱作人》也在一直傳達“靠作品說話”的音樂態度,熱狗用《Hip-hop沒有派對》展現自己的創作態度,汪蘇瀧以《不服》表達自己的音樂自信……進而搶占用戶心智,引發年輕人的共鳴。
汪蘇瀧、梁博的“怎么看?坐著看”,汪蘇瀧、熱狗“搶木馬”等段子更是成功打入年輕人內部,輪番爆梗,變作深受他們喜愛的社交貨幣。
社交媒體討論量“榨汁”
臺綜時代,身邊的人都在看和討論的綜藝一定火。而到了網綜時期,社交媒體上討論度越高才越火。
每期《我是唱作人》播出后,必然會有幾個話題霸占熱搜。截至第五期,節目全網相關話題熱搜總數超過250次,閱讀量超過80.2億,討論量高達1.2億。以微博熱搜來看,節目關鍵詞登陸熱搜共計38次,熱度破4000萬,霸榜時長更是超200小時。
在社交媒體話題數量不斷刷出新高的同時,觀眾也在不斷產出段子、表情包為節目造勢,成為沙雕網友的快樂源泉。
“霸榜”微博、抖音熱搜的同時,《我是唱作人》還吸引了非常多的專業優質人群,在豆瓣、知乎等平臺對每期的歌曲“榨汁”。
音樂產業發展“榨汁”
一檔優秀的音綜,勢必會引發人們對于“好音樂”的討論,為華語樂壇注入新活力。
但多年音綜的熏陶下,“好音樂”的評判標準也在無形中固化:比如風格多變才是進步,狂飆高音、唱法酷炫才是實力。就好像《我是唱作人》第三期中,一位評審評論毛不易時說:音樂人做更好的音樂是需要改變的。
但對于音樂人來說,音樂是私人化、情緒化的。比起要風格多變、讓人耳目一新,原創歌曲應該更注重情感的表達。
《我是唱作人》試圖挖掘音樂更深層次的內涵,打破對“好音樂”的固有評判標準。這對于音樂行業而言,是一次機會,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
就像車導在采訪中表達的:《我是唱作人》是關于拯救華語樂壇的一次烏托邦實驗。一方面它可以包容唱作人的多樣性,用流行、搖滾、說唱、民謠等形式展現不同領域音樂的魅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包容多元的音樂審美,每位評審、觀眾都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好音樂不再局限于一個定義。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這五大維度來看,《我是唱作人》這一實驗實現了原創音樂和節目商業價值的提升。其引發的音樂行業的討論,也為整個華語樂壇及音綜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擁有如此佳績的《我是唱作人》實火。下半季才剛剛開始,實力選手們的“神仙打架”,勢必會帶來更高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