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至今,陳曉佳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累計完成了1000多場英語直播,平均每天1-2場,全年無休,風雨無阻。
這讓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線下英語老師,轉行成了一個在網上坐擁百萬粉絲的英語“網紅”。
當短視頻還在萌芽之時,陳曉佳就乘上了在線教育這輛快車:他利用業余時間研究線上英語教學,堅持在各個平臺上拍英語短視頻,粉絲突破100萬后,他辭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從為別人打工,變成了為自己打工。
英語和短視頻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從英語老師到創業者又會經歷什么?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秒學英語陳老師的故事吧。
永不停歇的1000場直播
“What's up ,beautiful people,我是你們的陳老師。”這是陳曉佳慣用的短視頻開頭。
這些視頻的背景有時在室外的湖邊,有時在家中;有時他和外國友人一起,有時獨自一人跑步。
雖然每一支視頻的拍攝場景不同,但他臉上充滿活力的笑容和滿滿正能量的句子卻是相同的。
隨著線上教育的迅猛發展,國內學習英語的機構數不勝數,在網上教英語的老師更加不計其數。
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陳曉佳的用戶定位一直很清晰:英語零基礎的成年人、三四線城市或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
這些人要么由于地域和經濟條件限制,無法好好英語;要么沒有完整的時間用來學英語。
因此,陳曉佳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短時高頻地教英語的教學方式,很好地吻合了他們的需求。
火山小視頻里粉絲們的留言
最開始,陳曉佳利用上班外的時間免費教大家說英語,因此那些視頻多出現在出租車里、街頭或辦公室場景中。
那時的視頻還比較粗糙,沒有太多的后期制作和工具輔助,只是一個人對著手機鏡頭講話,流量自然也不高。
陳曉佳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多,視頻播放量卻一直不理想。原本已經辭職的他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一邊上班一邊利用業余時間研究短視頻的傳播思路,學習線上英語培訓的講課技巧。
他發現網上有不少英語老師在“表演教英語”。
什么意思呢?“有些老師只是單方面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很高,詞匯量很豐富,而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吸收。”陳曉佳說,他曾經也帶著表演的性質在網上教過一段時間英語,發現關注者寥寥無幾。
陳曉佳在錄制一場線下分享活動
反思過后,他發現教英語不應該把關注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只想著“我在視頻里好不好看”,“這一段能不能展示我的英語水平”,而應該是“觀眾從這支視頻里能學到什么”,“這支視頻對觀眾有沒有幫助”。
更何況他創作的是60秒短視頻,如何在60秒內為別人提供價值,成了一個需要花時間去思考的問題。
他開始更有規劃地策劃每一支視頻的內容,場景也從比較隨意的室外挪到了室內,同時準備了一塊顯示屏,將每日分享的詞匯和短語展示在上面。
漸漸的,他發現自己的在火山小視頻上的視頻播放量開始變高了。
“大家的審美變化很快。很多時候我不把自己看做英語老師,而是內容生產者,需要不停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溝通方式,才跟得上變化。”
隨著關注陳曉佳的人慢慢變多,2018年1月,他開始在網上做免費的英語直播,到現在的一年半時間里,已經堅持做了1000多場。
陳老師的直播每場都有幾千人觀看
“有激情、耐心、生活化”是他給自己設立的三個標簽,也是他認為自己區別于其他英語老師的特點。
在線英語教育領域的競爭向來激烈,如何在其中脫穎而出?除了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目標人群畫像,陳曉佳還進一步樹立了個人IP,打造正面親民的品牌形象,讓粉絲的粘性更高。
粉絲能感受到他的性格、理念和人生態度,他不是一個虛擬的品牌形象,而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份子。
在不少粉絲心中,每天都在視頻里陽光樂觀地教他們學英語的陳老師,給他們帶去了很多鼓勵和正能量。
線上學英語這件事情,也給屏幕前和屏幕后的人,帶去了更多“學習”之外的改變。
一技之長讓普通人更自尊
時間回到陳曉佳的小時候。很難想象現在視頻里樂觀自信的他,那時是一個膽小內向的小孩。
出生于廣東清遠一個小鎮的陳老師,有一對傳統的中國式父母。
“大部分中國家庭都不希望小孩有強烈的觀點和自己的主見,大人們都喜歡順從聽話的孩子,家長越強勢孩子就會越壓抑。”
成為老師后,陳曉佳發現很多讀中學的孩子,在性格和情商上接受的教育比較缺失。由于小時候沒有被正確地引導,很多孩子長大后性格比較悲觀消極。
“為什么有些孩子從小就自信樂觀,有些卻膽小悲觀?”成為老師后的陳曉佳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回想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他發現自己變得樂觀自信,是從結束應試教育,離家讀大學開始的。
大學里,他就讀于外國 語學院英語翻譯專業,不僅積極參加了很多和英語有關的演講比賽,還多次被選拔為校內活動的主持人。他愛上了在舞臺上展示自己,被人關注的感覺,整個人也變得陽光自信了起來。
陳曉佳在組織的英語線下活動現場
“有的孩子悲觀自卑,可能和他們小時侯沒有學習任何技能有關。”陳曉佳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技能,他們會更相信自己,覺得自己也很優秀。
“只有先自尊,才能養成更好的性格。”意識到這一點的陳曉佳,更加堅定了要把英語當作一項技能去傳播的決心。
他想告訴那些因為應試教育而不再喜歡英語的孩子們:不要把英語當作一門學科去學,也不要為了一些功利的目的去學,而要把它當成自己的閃光點和愛好去學。
“我是從小縣城出來的,沒有別人那么豐富的資源,也沒有很好的起跑線。但是我有英語這一技之能,它讓我在社會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說。
陳老師受邀做客央視紀錄片
做一個永不退休的人
2018年,陳曉佳在火山小視頻上的粉絲突破了100萬,他決定創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
在此之前,他在學生時代憧憬的世界500強外企工作過,也在廣交會服務過數不清的外國采購商,最后一份工作,他在同齡人開的創業公司里當英語老師。
“既然同齡人可以把公司開好,我也可以。”抱著這種想法,他注冊了“秒學科技教育公司”。
公司的盈利方式是:通過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發布內容吸引粉絲關注,為系統的課程進行付費轉化。
由于前期在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上積累了100多萬粉絲,第一期訓練營成功招到了60多名學員,他們大多為30歲以上的成年人。
一期訓練營里,除了陳老師外,還有助教和客服、糾音老師、班主任。訓練營除了給學生上課,還要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修改,課程結束后還要求學生參加考試,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閉環。
“現在大家都在講知識付費,但我更想做知識交付。”陳老師認為在網上買一套音頻,和過去在書店買一本書沒什么差別,購買結束后這個交易就已經結束了。
“但我還要做后續的服務跟進,這是一個知識交付的過程。”陳老師說。
現在,他的英語課程已經規模化地系統運營,團隊里的五個人各司其職,管理著數不清的英語學習社群,學員也從最開始的幾十人,增長到了5000多人。
這些學員里,年齡最大的是一位80歲的老奶奶,她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充實老年生活,防止老年癡呆。
對陳老師的某些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再是為了功利地應付“出國考試”,而是“追求一種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正是他希望傳播的理念。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學員里有一位阿姨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忘掉病痛的折磨。
“那位阿姨有癌癥,經常要經歷痛苦的化療。她在醫院等檢查的時候,會看我的視頻轉移注意力,不去想那些痛苦的事情。”
那位阿姨每天都給陳老師發私信:
“今天我又去化療了”,“開口學英語讓我忘記了自己在醫院”,“今天感覺心情好了一點,沒那么抑郁了”……
收到這樣的私信,常常讓陳曉佳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陳曉佳主張把學英語當作一件生活化的小事
“互聯網教育,是我會花一輩子時間去做的事情。”他內心一直堅信互聯網教育會有很好的未來,這一點從他投身教育行業的第一天起,就沒有發生過改變。
“我很感恩現在的各種短視頻平臺,給普通人機會去展示自己的長項。”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部分內容生產者利用互聯網的便利,生產了一些奇葩的內容博取關注。
“教育行業還是需要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正能量才可以。所以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有能力去影響更多人。”
陳曉佳經常在廣州組織英語線下活動
“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成了目前讓陳曉佳最焦慮的事情,以至于他想做一個“永遠不退休的人”。
聽上去與許多人“提前退休、環游世界”的夢想背道而馳。
但陳老師這里所說的“不退休”指的是一種“能永遠創造價值,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狀態。
工作在他的字典里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上班打卡”,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直保持輸出”的生活方式。
“我之前聽過一句話,說的是‘沒有人能從很長的假期回來后狀態更好’。所以我不覺得長時間的休閑放松是好狀態,忙里偷閑也許才是最好的狀態。”采訪的最后,陳老師這樣說。
既有充實而忙碌的事業讓自己不斷去創造價值,又有時間讓自己偶爾從這種繁忙之中抽身出來,短暫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相比無所事事地環游世界,這樣的生活方式又有多少人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