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句話中的每個字符你肯定都認識,但它們連在一起的意思你卻未必清楚。沒錯,這些不是亂碼或者錯用,而是由上周以總決賽落幕的《青春有你》觀眾們創造出的一套符號體系的冰山一角,是群體內部流通的專用語。
古有倉頡造字,今有UGC造詞。都說高手在民間,近年來,觀眾和網友們展現出了強大的創造力,許多爆紅的網絡梗都來自于他們的創作,其引領潮流的能力絲毫不亞于專業內容生產者。對營銷人來講,如果方式方法得當,打入網友內部,融入他們創造的世界和話語體系,就能讓品牌推廣收到事半功倍或出乎意料的效果。
積極的閱讀者,觀眾成第一生產力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品牌想借勢UGC的力量,首先要了解其特性。
法國后結構主義歷史學家德塞都將讀者、觀眾尤其是粉絲視為主動的閱讀者。他們穿梭在作者構筑的文本世界中,掠取心儀的資源,按照自己的方式加工改造,過著“盜獵式的游牧生活”,并將其發展成了一門藝術形式。
在《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一書中,美國媒介學者詹金斯則在德塞都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他們的生產性。他們在文化產品中投入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情感,也制造出更高強度的意義。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劇集或綜藝的觀眾在消費內容的同時,利用新媒介技術生產出了不計其數的UGC文本——同人小說、漫畫以及周邊產品。他們是“生產的消費者,寫作的閱讀者,參與的觀看者”。
以《青春有你》為例,節目觀眾強大的生產力在給訓練生取昵稱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他追星女孩對藝人的愛稱是情話或者縮寫,他們的愛稱是emoji。
比如
不僅把單個訓練生的名字玩壞,觀眾們還熱衷于把不同訓練生排列組合。
比如:
羿場櫟夏櫟大的宇(夏瀚宇X管櫟X嘉羿)
李是羿場櫟夏櫟大的宇(李汶翰X夏瀚宇X嘉羿X管櫟)
李是羿場櫟夏櫟大的春宇(《隔壁泰山》A組→李汶翰X夏瀚宇X嘉羿X管櫟X胡春楊)
這些或搞笑或奇葩的昵稱迅速在受眾中病毒傳播,引發了熱烈的吐槽和討論,“笑得在床上打滾”、“網友們都是什么神仙”、“個頂個地有菜花”……成為節目的焦點話題之一。
內容互動變商業裂變,助品牌營銷落地生根
網友主導的這場轟轟烈烈的UGC裂變潮流,不僅局限于與內容的互動,還有一個分支流向了商業維度。
比如作為節目總冠名商,蒙牛真果粒新進推出的芒果果粒新品就憑借好喝的口味與貼近訓練生的“小芒內”人設成了青春制作人的新寵,頻頻出現在他們的表情包中。
訓練生李振寧則被稱為聯合贊助商網易考拉的“代言人”,因為李振寧長相肖似考拉。
還有的贊助商,比如肯德基,出現在了網友贊美訓練生的彩虹屁中。
類似上述的例子還有不少。不難看出,這些都不是生拉硬拽的廣告,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是觀眾自主創造了生命力蓬勃的參與式文化,主動與品牌玩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振,在商業方向上一路裂變傳播,為品牌收獲了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的回報。
從《青春有你》UGC商業裂變的意外走紅我們可以看出,品牌要撬動網友的能量,除了明星代言這樣的大動作,細致化操作也必不可少——了解觀眾、深入觀眾、與UGC共舞。今后廣告主再做營銷推廣,又多了一條新思路。
PS:公布本文開頭的謎底。
第一句話里的7個emoji分別代表李汶翰、胡春楊、何昶希、徐炳超、李振寧、姚明明、師銘澤7位訓練生,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為這些訓練生加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