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5天,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盛大開幕,眾多色彩紛呈的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天壇獎”十大獎項的歸屬。
作為電影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天壇獎”不僅代表著專業人士對電影的認可和鼓勵,就連“天壇獎”獎杯本身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天壇獎”獎杯背后的故事吧。
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開始于2013年,第三屆北影節上組委會增設了“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獎項。意在遴選世界范圍內的優秀影片,促進國內外交流,展現電影的魅力。
為了設計出一個美感與內涵兼具的獎杯,組委會成員遍邀電影界、文學界、歷史界專家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天壇文化精神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探討。最終,經過反復研究,各位專家達成一致,將“天人合一”定為天壇獎的創作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確定了,接下來便是設計工作。
為此組委會專門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專家坐鎮現場,從天壇的建筑造型到人物造型再到電影主題,親自指導多位設計師進行創作。經過反復的推敲和打磨,歷時五個多月,出了60多份設計稿,終于確定了獎杯的設計方案。
“天壇獎”獎杯深植于中國文化,整體造型吸收借鑒了中國漢代侍女拂袖彩陶俑的造型特點與雕刻手法,流線型線條的基礎上,又帶有一些柔和的雕刻感,大氣而不失細節。
中國傳統舞蹈中的水袖舞與天壇的剪影意象相結合,給人的直觀感受是“一個身姿綽約的舞者,用水袖甩出天壇的剪影。”簡明扼要的表達出“天壇獎”名稱的同時,也將中國獨有的文化元素很好的融合了進去。
有此基礎,再經過設計者的藝術化處理,整座獎杯造型剛柔相濟,既有硬朗的雕刻感,又兼具飄帶的柔美度。兩條極具動感的水袖在獎杯舞者的頭頂上方交匯,與祈福時的雙手合十有些相似,表達了對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及每位參與者最美好的祝福,寓意吉祥。
除了表層形象,“天壇獎”獎杯還飽含著厚重的內涵。
獎杯整體高度為45厘米,其中底座高9厘米,杯身36厘米,都是“9”的倍數,象征著天壇獎最高的榮譽。獎杯底座被設計成3層,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寓意著“天壇獎”枝繁葉茂的未來。而頂層底座設計為7片花瓣,靈感來自于北京國際電影節的LOGO,也象征著代表第七藝術的電影。
設計定稿,獎杯的創作總算是完成了一半,然而接下來對于制作獎杯的材料選擇,設計組也是頗費了一翻心思。
為了尋找到最合適的材料和工藝,他們一邊走訪北京周邊的工藝品生產廠家,一邊與各專家學者取經,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工藝品的制造材料和制作方法,最終經過衡量,決定采用古法“失蠟法工藝”,再在全銅鑄造的杯身上通體鍍24K金。
為了更精準的將獎杯從二維平面打造成三維立體的樣式,設計小組充分利用了先進的3D打印技術,既能夠對細節進行微調,又能最大限度的縮短模型制作時間。就這樣,一遍遍的“打印——修改——打印——修改——打印”直到獎杯呈現最完美的狀態。
通常來說,獎杯的底座和底座上的銘牌是焊在一起或者鉚在一起的,這種簡單的操作工藝達不到天壇獎所要求的精益求精的標準。
為了整體呈現最完美的效果,天壇獎獎杯決定采用工業設計中的套絲扣手法,銘牌底座嚴絲合縫融為一體,精巧美觀的同時,展現了天壇獎追求極致的態度。
到今天為止,天壇獎已經走過了6年時間。
從最初的設計制作,到今天的熠熠生輝,這座獎杯所承載的早已不僅僅是獎項,更蘊含一種朝著最高處攀登的精神,以及所有創作者和組織者對于中國電影藝術最熱切的企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