緙絲蓮塘乳鴨圖,高山族貝珠衣,赫哲族魚皮衣,苗族破線繡。四件上海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珍寶,通過直播間被介紹給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多所貧困鄉村小學的數萬名孩子。
3月19日,陌陌直播公益課第二季“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在北京開講。
和第一季的“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一脈相承,“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同樣旨在通過“直播+”賦能鄉村美育教育。不同的是,“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聚焦博物館,將邀請10位國內頂級博物館的專家學者,為鄉村孩子們提供10堂深入淺出啟迪心靈的博物館美育課。
上海博物館館員張經緯
首期博物館公益課,上海博物館館員張經緯帶來“民族服飾瑰寶中的魚皮衣貝珠衣”主題課程,精彩的講解和實時直播間線上互動,仿佛把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帶到了上海博物館。
我國各大博物館內典藏陳列的珍貴文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密碼,蘊含著民族的光榮與夢想。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青少年博物教育、美育教育的題中之義。把博物館美育知識通過互聯網直播間,傳遞分享給鄉村小學的孩子們,也是博物館工作者參加公益直播課的初衷。
張經緯曾在上海為中學生講過博物歷史知識,但一堂課能影響的學生最多不到一百人。在直播間同時給數萬名鄉村孩子科普博物館知識,通過直播的即時互動性和孩子們探討交流,對于張經緯來說還是第一次。
考慮到孩子們中有不少來自少數民族,為了更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張經緯把高山族貝珠衣、苗族破線繡和赫哲族魚皮衣作為授課的重點,還盡量把語速放慢。他說,“一件國寶繪畫,一件民族服飾,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就可能在孩子們心里種下一顆種子。”
據了解,“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聯合途夢教育、國學院網主辦,希望借助互聯網技術,發揮網絡直播高效和強互動的優勢,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博物美育的窗戶。
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可謂迅猛。2019年全國兩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介紹,目前全國在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已達5136家,每年新增的博物館約180家;截至去年年底,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達到了10.08億人次,今年春節假期期間,其中40%以上的旅游人次走進了博物館。
越來越多的城市家長選擇帶孩子走進博物館,感受和體驗文化和歷史的厚重,而對于鄉村孩子來說,博物館更只是存在于課本和電視中的概念。
“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直播公益課,讓博物館能夠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走近鄉村學校,也得以借助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浸染到鄉村孩子的心里。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教育扶貧投入的不斷增加,鄉村學校校舍、教學設備、網絡條件越來越好,這無疑為網絡直播課的實現奠定了硬件基礎。
直播的即時互動功能,讓孩子們能夠和博物館專家學者溝通請教
但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在優質課程和師資水平上的不均衡,在包括博物館在內的美育教育、人文素養教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給鄉村孩子的最美文化課”、“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兩季直播公益課,把博物館、書法、民樂、戲曲、節俗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連接到一起,把優質的傳統文化知識送到了鄉村。
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指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網絡直播年度盛典”上,陌陌直播公益課第一季“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獲得2018網絡表演直播行業年度創新大獎。
湖南隆回虎形山九年制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公益課
正如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陳聞晉表示,“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一臺多媒體機,網絡直播的普惠形式,讓鄉村孩子們在感受文化之美、了解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家認同、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