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經濟新常態下,哪個產業仍保持幾何式增長的發展態勢,影視產業當之無愧是一匹黑馬。從2009年到2017年,中國內地年度總票房持續走高,9年間,票房總增長量達到928%。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總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和加拿大的總和,為中國電影市場后續的開拓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與中國影視產業高產值相對的,卻是屢為觀眾詬病的影片劇情,“MV里插播電影”、“廣告里插播電影”等吐槽不絕于耳,表達了觀眾對現階段影視內容的不滿,卻也代表市場對優質內容有著更高的期許。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中國擁有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的充足源泉,只是還缺少一個專業的群體來將故事挖掘、講述,這個群體就是編劇。
10月18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北京名赫集團、阿里文學三方聯合主辦的首屆“華語國際編劇節”啟動儀式暨戰略發布會在北京舉辦。這是國內首個以“編劇人”為核心,以文化產業需求為導向,貫通文娛全產業鏈與文創產業價值鏈,打造的極具國際影響力的華語編劇盛典活動。活動旨在聚合行業,為編劇群體搭建利于成長、有保障的生態系統,從內容前端著眼,推動中國影視產業、文娛產業、文創產業健康繁榮發展。
重塑編劇地位,業界齊力聚焦編劇生存困境
當下,影視戲劇市場的熱鬧背后,卻是擺脫不了的“編劇荒”、“劇本荒”等發展窘境。但根據藝恩泛娛樂大數據平臺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在中國,從事編劇這一職業的群體達到14萬人之多,為什么還會出現“編劇荒”的狀況?編劇沒有形成集群發展,缺乏成長平臺,在劇組沒有話語權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三大原因。
早年間,編劇宋方金寫了一篇《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的文章上了“熱搜”,文章中宋方金表示,編導演制是一個生態系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是內部還是外界,都應該真正做些什么,挽救這個行業。這份呼吁言辭真切,也對編劇的地位有個清楚的定位,即影視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華語國際編劇節的橫空出世,就是為了打破現在編劇缺少生態環境的僵局。
據了解,首屆華語國際編劇節將設置編劇征選月、編劇黃金周、編劇盛典夜三大活動板塊。力求主旨鮮明,布局全面,層次豐富,將國內華語編劇有效整合,打破以往編劇各自為營的局面,形成華語編劇的集群生態。
其中征選月將面向全球征集為期60天的官方網站征選,征集的作品將由業界資深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及相關專家學者、有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評委會進行嚴格評選。
黃金周包含編劇市集、行業論壇、專業培訓、作品展映、主題邀請賽5個環節。其中主題邀請賽環節是以全新模式打造的大型編劇競賽類活動,將根據阿里文學提供的IP作品為題,邀請國內外知名編劇為戰隊導師,帶領及指導評選脫穎而出的編劇分組進行IP影視化改編的劇本梗概創作,競賽采取淘汰模式,最終決出1組優勝者獲得相應獎勵。
編劇盛典夜則是首個以編劇為絕對主角的盛典活動,活動將把征選月選拔出的優秀作品與黃金周的落地成果集中發布,并權威頒布華語編劇“敘事大師”榮譽稱號。同時,活動現場還將公布三大權威榜單,以致敬前輩及挖掘新人,樹立業內核心影響力。
同時,三家主辦單位從不同層面提供優質資源,逐一解決編劇群體的生存困境。發布會活動現場,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皮鈞、北京名赫集團董事長兼“華語國際編劇節”項目創始人李杰、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三方一同將代表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的印章蓋在“華語國際編劇節”戰略啟動函上的印上,并向全球華語“編劇人”發出最真摯的邀請,三大平臺齊力搭建編劇生態系統的框架。
據悉,華語國際編劇節已經得到了包括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藝恩泛娛樂大數據平臺、嘉映影業,星美影業、工夫影業、天工異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電影專業委員會、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新媒體集團、《看電影》雜志、豆瓣電影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進一步為編劇生態系統提供產業保障。
有量更要有質,建設健康有序的編劇生態體系
電影產業之所以如此受政府、市場、資本的支持和追捧,不僅是因為其具有經濟屬性,還具備社會文化屬性,而抒寫文化屬性的重擔就在編劇身上。如果劇本缺少深厚的文化功底,沒有傳遞出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識、價值觀、生活方式,都不能讓影片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然而絕大多數編劇的成長源自日常故事的積累、專業的指導以及參與創作的經驗,并非僅靠編劇自身努力就能實現。他們急需一個能真正幫助編劇成長的平臺。所以華語國際編劇節創新提出“編劇生態”概念,為編劇職業、影視行業、文化產業打造一個“連接、流動、開放”的編劇生態體系。
10月18日活動當天,《我不是藥神》第一編劇、榮獲第42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的韓家女作為“熠星計劃青年推廣大使”,與華語國際編劇節一同為更多有夢想的編劇人提供幫助。
據介紹,“熠星計劃”將通過新星計劃、繁星計劃、魁星計劃三大子計劃,分別致力于少年劇作家養成、青年編劇扶持以及文學作家培育三個維度,以解決行業對優質編劇人才的稀缺。同時,在編劇黃金周單元中的編劇訓練營將邀請國內著名編劇,并攜手好萊塢知名編劇共同授課,對泛編劇人群及專業編劇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夯實編劇基礎,打破職業壁壘,提升編劇素質,并從拍攝可行性及市場角度對編劇的題材判斷能力進行培訓,從而達到作品呈現幾率提升的目的。
《滾蛋吧腫瘤君》、《后來的我們》等熱門影視作品編劇袁媛表示,劇本是一劇之本,一個好的劇本不僅僅能讓作品取得經濟效益,也能獲得社會效益。“我非常欣慰地看到這么多領導、專家已經開始注重人的價值,尤其是編劇人的價值。希望通過這次華語國際編劇節,能夠真的通過這個平臺幫助到很多有夢想并且有能力的編劇們,能夠在這個舞臺上嶄露頭角,為中國電影添磚加瓦。”袁媛說。
幕后英雄也該有“姓名”,權威機構保障編劇應有權益
劇本是整個影視行業的基礎,編劇為影片定下基礎的走向,導演負責用鏡頭語言來對文本進行一個影像上表達,演員通過生動的表演還原故事原貌,制片保障影片的圓滿完成,在劇組所有人的通力協作后,觀眾才能通過影像來認識故事。
然而現實是,相比較主演、導演們逐漸成為票房號召的“招牌”,承擔了構建故事整體作用的編劇的名聲卻一直沒有傳到圈外。其實,在六七十年代,編劇在海報上也是有名有姓,甚至名字在導演之前的存在。
另一方面,作為影視生產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內地華語編劇通常不參與影視作品播出后的分紅,其勞動報酬直接以稿酬形式結算,至于收視率和社會反響,與編劇一次性的收益并沒有直接關聯。
為了改變現階段編劇人“無名無利”的狀況,華語國際編劇節主辦方北京名赫集團在現場公布了名赫熠星公益基金,將為本次評選活動提供總額超過百萬的編劇扶持基金,并對最終入圍評選的前5名編劇提供10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編劇扶持基金。同時,開創國內首個以“編劇人”為核心的大型慶典,盛典夜將成為全球華語編劇展示的舞臺,并頒布“華語編劇年度十大事件榜單”、“華語編劇年度風云榜”和“華語編劇年度新銳榜”三大榜單,并向優秀華語編劇頒發“敘事大師”榮譽稱號,以表達對匠心雕琢人心的“編劇人”們最崇高的敬意。
最終,平臺上匯聚的所有優秀編劇將共同組成“華語編劇聯盟”,聯盟將從版權保障、劇本經紀、編劇經紀、劇本素材、作品孵化等角度全方位為編劇的創作過程保駕護航,并以此為基礎衍生出網絡交易及實體產業兩大平臺,助力中國文藝繁榮發展。
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只是時間問題,但是這只是中國電影的資本市場狀況,而不是中國電影水平的狀況。中國電影要真正崛起,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關鍵核心還是在故事內容。華語國際編劇節犀利地找準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弱點,對癥下藥,從聚集全產業鏈資源、搭建孵化平臺、保障編劇合法權益三個層面,構建了一個開放、流動的華語編劇生態系統,將改寫華語編劇的生存命運,打造中國內容制造的先鋒陣營。
華語國際編劇節的編劇征集通道現已開啟,作品征集期間為10月18日至12月17日,可登陸“華語國際編劇節”網官方活動網站(http://www.cwf-org.cn/)進行作品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