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娛客》或許是現階段網生內容當中,唯一一檔秉持客觀和平等視角,面向明星進行深度訪談的娛樂人物節目。
另一面,《理娛客》更可能是當下網生內容里,獲得最多明星開放行程的節目。張藝興在海外閉關做音樂專輯時,獨家對《理娛客》進行敞開。
前者,代表了《理娛客》的價值觀和某種堅持;后者,代表明星圈層對《理娛客》這樣的節目的認可。
尤其電視臺越來越往下走,一批類似“魯豫有約”、“鏗鏘三人行”這樣的電視名角兒逐漸消失,這種注重行業和社會價值的優質內容越發稀少。
更不用提,《理娛客》播出期間,節目連續數周蟬聯各大原創榜單第一,全網播放量破3億,單條互動8萬+,微博話題量3.2億+,在內容和播出數據兩個維度,同時取得的成績耀眼,逐漸成長為行業重器。
張藝興直言:這是“出道以來最精準最精彩”的對話,訪談結束時,當著節目組,他開心的兩次重復這句話。
當歐陽娜娜對事業和職業的努力形象躍然而出,并重回學校深造,路人給予歐陽娜最大的善意和支持。這些來自生活與幕后的個人態度和職業價值堅持,讓用戶一反此前的全網黑的狀態。
當張翰面對“你覺得,外界如何看你的”的提問,直言自己“這個人挺裝的吧。”這種自嘲,多少能聽出些無奈和心酸。
他談到痛苦,糾結,對“勢利”的不屑,及無力改變大環境的適應和改變,“能改變盡量去改變,改變不了你只能接受”。這種生活中的“軟弱”顯得更珍貴,呈現出粉嫩偶像走向“熟男”的心歷路程。
節目對張翰心歷路程的展示,讓粉絲們和路人們紛紛驚訝,原來生活中的張翰還有這樣一面,而不是臺前那個有點裝的“霸道總裁”,路人好感度被拔高。
《理娛客》短短半年間獲得高度關注,成為明星最愿意參與的短視頻訪談節目,這當然也與當下娛樂圈現狀有關,其制作運營楊程團隊,反其道而行,從市場中找到了一條隱蔽的內容之道。
必須承認,當下娛樂圈,對顏值和流量的過飽和需求,逐漸淹沒了對專業性和職業性的要求。明星淪為炒作、八卦和緋聞的消費對象,行業和市場對明星的業務能力和價值主張毫不關心。
另一面,明星作為一種職業,即便明星試圖想要證明自己的職業和專業性,依然找不到這樣的平臺和出口。即便明星試圖展現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自己的社會價值,依然很難得到滿足。
同時,市場與行業,對明星的這種需求,似乎也不屑于去呈現,大環境習慣性的完全按照PR、經紀和商業要求,來進行“流量”作業,然后進行榨干式的消費。明星反倒成了身不由己。
拍影視劇,資方和片方,更看重明星的流量,而不是演技。上訪談和節目,制作方更關心八卦和緋聞,不是業務能力和職業價值。明星雖然貴為行業權柄,卻又被彌漫的流量思維和情緒所綁架。
基于這樣的背景,楊程團隊推出《理娛客》。打開了明星的需求缺口,將注意力從明星八卦,聚焦到明星的職業和生活。所以在《理娛客》中,明星展現出來的是完全不同于公眾面前的臺前形象。
《理娛客》作為一檔娛樂人物短視頻,每季以大主題策劃的形式邀請10-12位藝人,分享明星們光鮮背后的職業取舍和生活掙扎,節目通過訪談或跟拍,剖析明星的職業價值主張和人生態度。
第一季主題為“演技派”,邀請了周一圍、黃軒、翟天臨等代表性演員,讓“演技”重回觀眾討論議題,第二季則為“二十而立”,透過“提前長大”的社會性焦慮,聚焦訪談明星的人生態度。
“回到生活和幕后,以平視的視角,向公眾展示明星的人格魅力和職業主張,這樣的明星形象新元素,或許更有生命力。”楊程團隊說:“而流量和顏值,終究是短暫的”。
作為“理娛”旗下高端娛樂人物訪談節目,《理娛客》首開2018年“明星短視頻”之新風氣,他們從社會價值、明星價值和行業良序等角度,給出了“明星短視頻”的內容半徑和價值覆蓋。
《理娛客》將明星從“流量和顏值”的行業和粉絲崇拜中解脫出來,還原到生活。站在明星的角度,通過公眾對明星生活態度和職業價值主張的認知,給明星帶來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標簽。
站在社會側,生活中正向價值主張,更具良序倡導的力量。這種反哺行業和社會,來自明星和公眾間良性的溝通和互動,而不是粉絲對偶像的單向崇拜。
楊程說:“生活本身或許是更具力量的,《理娛客》從策劃初,就立意于制造明星潛在的價值增量,而不是去揩明星的油”。
由《中國有嘻哈》始,到《明日之子》,再到上半年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流量藝人源源不斷出貨。互聯網使用流量思維,催生出一套標準化的偶像生產流水線。
這些小花和鮮肉,無需通過業務能力進行作品養成,而是基于流量思維進行互聯網運營包裝被迅速催熟。他們淪為商業機器,身上沒有絲毫的煙火氣,高高在上,被要求停留于舞臺,接受粉絲膜拜。
“可明星也是人”楊程說:“有個人主張和生活態度”,《理娛客》試圖和明星們席地而坐。對話者不仰視,明星不俯視,把高冷與沉默褪去,放到平等對視的水平面。或許這才是明星們所需要的,同樣是行業和市場所稀缺的。
我們需要一個更為立體的明星,而不是只生存于雜志、電影和偶像劇中的固定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