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衛視和恒頓傳媒聯合打造的大型觀察式醫療紀實節目《生機無限》正于每周一至周四19:30持續熱播。本周節目一經播出,便引發全網關注,熱度持續高漲。“急診科醫生搶救病重父親”等節目內容更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有人留言道,“因為經歷,所以更痛心,楊軍醫生真不容易。”還有網友由衷地感慨:“生命不易,醫生更不易。”通過直擊醫患雙方的處境和心理歷程,《生機無限》帶領大眾了解鮮為人知的醫護崗位,引導關于“醫患轉換”的群體反思與感悟。
產婦分娩拒絕配合,助產士“暴怒”引關注
在“迎接生命的人”中,平日溫和待人的助產士廉穎,因產婦不配合分娩而在產房“大發雷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有人認為助產士的情緒過于“激動”,助產方式不夠人性化;也有人認為助產士的做法情有可原,因為她們是真心為產婦和孩子健康著想。
在助力產婦分娩的路上,助產士是最了解產婦、并能對她們施以援手的人。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讓她們形成了極其敏感的職業素養。她們深知孕婦在產程中多耽誤一秒,都極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為了讓產婦能順利生產,她們往往會用盡各種方法,或贊美或鼓勵,甚至在情急時,還會如廉穎般“咆哮”。而各大助產士風格各異的“助產”方式背后,只有一個初衷:保證母子平安。在廉穎的“咆哮式”助產下,產婦逐步領會方法,最終順利生產,母子平安。準媽媽前期所有的不理解,都在寶寶降生的那一刻,化成了感恩。就像廉穎所說,大多數產婦在產程結束之后,都會向自己表示理解和感謝。助產士的堅守與陪伴,成為這些準媽媽平安生產的強大助力。
作為產婦的“合作伙伴”,助產士對大眾來說仍然是一個知之甚少的職位。《生機無限》通過聚焦這一特殊群體,展示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助產士給予的幫助與支持,讓大眾對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認知。人們透過助產士“暴怒”這一看似激動的表象背后,窺見他們對生命的重視、對職業的尊重與堅守。
當醫生成為患者家屬,“共情”是醫患溝通的基石
醫生的使命是拯救病患,他們每天面對最多的人是病患,但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病人是自己的至親。節目中,急診科楊軍醫生將病重的父親緊急送往自己主管的搶救室,之后,楊父嚴峻的病情更讓從醫十余年的楊軍一度擔憂落淚。
在病人眼中,醫生似乎是能妙手回春的“神”,他們于生死一線挽救無數病人,創造了許多生命奇跡;可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有絕望的時刻。面對病人他們尚且能鎮定冷靜,但當至親成為病人、自己成為家屬時,職業的敏感性和專業度往往會讓他們的絕望和無助被無限放大。萬幸的是,一場驚險的手術過后,楊父最終脫離生命危險。這次難忘的經歷,給楊軍醫生帶來有關醫患關系的前所未有的思考。他表示,生命不易,我們不僅要珍惜當下擁有的幸福時光和陪在我們身邊的人,更要學會信任:在疾病面前,要相信醫生。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才能有機會挽回更多事情。楊軍表示通過這次經歷,自己更能感同身受病患及家屬的心情,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會抱著對他們更理解的態度去履行醫生的職責,與患者建立更高效良性的溝通。
“醫患關系”在現代社會一直頗具話題性。在“迎接生命的人”中,大眾開始了解到助產士情緒激動這一表象背后對生命的尊敬與堅守,從而更了解醫生、理解醫生;通過楊軍的故事,“醫患角色互換”更能給醫護行業以啟示:醫生、病患、家屬要用更理解、更尊重的態度對待彼此,醫患關系想要和諧發展,需要切切實實的“醫患共情”。
作為一檔觀察式醫療紀實節目,《生機無限》通過聚焦三所繁忙醫院的不同科室,記錄中國人的全生命周期,向大眾傳遞向真、向善、向美的普世情懷。節目中,助產士“暴怒”接生、醫生轉換身份成患者家屬等經歷,使得大眾逐漸對醫生的形象有了更多維、更立體的了解,于無形中進一步促進醫患關系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這檔真實反映國人人生狀態的紀實節目,自開播以來就頗受關注,收視與口碑持續上漲,離不開湖南衛視這一王牌平臺所擁有龐大受眾群體的加持。節目聚焦社會現象、折射群體生活現狀,也體現了湖南衛視作為主流媒體在助力醫患關系和諧發展、搭建社會溝通橋梁、引導社會正能量方面的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湖南衛視《生機無限》還將為觀眾帶來哪些驚喜與感動?每周一至周四19:30,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