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漁火
從10億票房到近559億票房, 從2000塊電影銀幕到超過5萬塊,從不足1億觀影人次到在超過北美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電影票房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便迎來了“理性繁榮”。在經濟大環境下的穩健增長“新常態”,其實背后電影市場的逐漸規范功不可沒。
在促進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規范市場秩序的道路上,除了去年發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等讓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業內呼吁有序競爭的各項討論,以及貓眼等互聯網平臺技術手段升級,都成為這場“市場規范”大潮中的具體注腳。
在五一期間,貓眼對旗下互聯網影視大數據服務工具貓眼專業版做了更新,一是推出了退票率和退票人次這項數據服務,二是推出“影市顯微鏡”功能,提供上座率分布等一系列“特殊”數據,供全社會查詢、監督。在推動行業數據透明化、促進電影市場規范發展方向,往前邁進一步。
讓“票房障眼法”曝光
記者在第一時間體驗了更新的貓眼專業版,只要在首頁點擊任意影片進入詳情頁,點擊“查看全部日期和指標”,左滑即可查看退票率及退票人次,其中包括線上線下所有整體市場退票率、退票人次數據,以及在貓眼平臺上的退票人次及占比等。
這也是近期貓眼用實際的平臺產品優化行動對前段時間五一檔廣泛退票事件質疑的具體回應。貓眼首次將市場大盤和貓眼平臺自身的退票數據公開,能更進一步保障影片售票數據的透明度,成為保障片方、發行方、院線等產業鏈各方利益的基礎,對行業來說也有長遠意義。
而在“影市顯微鏡”功能中,貓眼率先上線了上座率分布等。該功能主要統計貓眼接入場次,按上座率從0-100%分成11個區間,分別觀察其占比分布。目前統計的分布類型包括“倒L型”“I型”“L型”等。
以電影《紅海行動》為例,如果觀影熱潮空前,上座率極高,影片整體上座率分布就會呈“倒L”型;如果隨著上映周期推進,火爆逐漸降溫,表現為高上座率場次分布減少,整體分布均勻,成“I”型分布;如果影片放映周期進入長尾周期,恢復正常熱度,就會回歸“L型”分布,多數普通影片上映初期也呈現此分布類型。
這項功能讓片方、發行方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影片營銷效果和市場反應,及時作出相關業務調整。同時,院線、影院經理的排片參考也更具科學性了。如果上座率分布明顯異常,業內人士也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滿場情況,及時揭露影片是否在刷票房,進而有效遏制業內亂象。
這兩大功能的及時發布其實具有十足的針對性,除了進一步表明貓眼作為平臺方堅持電影票房數據透明化的立場,也實實在在有助于推動電影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
在電影票房數據透明化的漫長征途中,技術和管理的更新,一直在與部分從業者追求不當利益的“小動作”進行著長期博弈,既是對技術的挑戰,也是對人性的考驗。但終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著更加智能的技術手段加入,行業透明化程度越高,違規操作的空間就越小。
以數據透明化促進行業規范化
在以前,光是想要查看電影票房數據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只能通過國家權威數據部門授權,以資源合作的方式授權電影網、《中國電影報》等權威媒體發布。數據更新的即時性和廣泛性都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電影行業對實時數據的需求。
電影行業發展中信息透明化程度不足、信息不對稱性明顯,也會為某些從業者追求不當利益的“小動作”留下空間。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在利益面前人都有缺陷,在美國也曾出現派監片員到電影院進行人工監督的情況。
參照國外的經驗,兩個最知名的電影行業數據機構是“蘭特拉克公司”(Rentrak Corporation)和“尼爾森EDI公司”(Nielsen EDI Inc.)分別為全球 23 個國家的8萬多塊銀幕、14 個國家5萬多塊銀幕提供數據分析、產業報告等服務。作為第三方機構,他們的數據相對來說比較透明和權威。
在中國,互聯網平臺和電影產業的深度融合,則為推動行業信息透明化、消除行業信息不對稱性提供了技術條件。
從邏輯上講,票房、排片率、退票率、上座率分布等相關數據是電影產業各環節經營效率的量化指標,貓眼作為中間平臺,本身并不生產數據,而是將國家權威數據部門數據及市場數據匯總整理出來,通過技術產品為行業人士提供服務。中間數據披露維度越豐富、數據透明化程度越高,信息不對稱性程度就會越小,“小動作”空間也就越小。
貓眼專業版自2015年上線以來,就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持續推動行業數據透明化。去年9月份貓眼就率先把每日大盤票房總出票量、網售出票量以及貓眼出票量等相關數據在貓眼專業版票房首頁公布出來,并且將院線影片真實出票數據統計、營銷(含票補)費用等數據也公布出來,通過代號為“水晶計劃”的產品開發計劃,持續努力推動行業數據透明化。
本次貓眼新推出的“退票率”“退票人次”“影市顯微鏡”等新功能,與其說這是貓眼給自己數據平臺打的兩個補丁,倒不如說,這是通過數據透明化照亮產業灰色地帶的一次積極嘗試。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技術的升級也都是為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力量。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內容供給更為豐富,滿足觀眾多元的觀影需求,使制作、宣發機構把關注點放在深耕產品內容、打磨電影精品上,而不是放在腦洞大開、別出花樣玩各種“小動作”上。
互聯網+電影已經進入下半場,行業的痛點也是貓眼的痛點,怎樣從技術和人文兩個層面進一步深入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怎樣通過持續數據透明化消除行業信息不對稱性和灰色地帶,這是貓眼平臺正在做的,也是整個行業接下來的發力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