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發文贊《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急診科醫生》等一系列優質的現實題材作品,是2017年中國電視劇最為矚目的收獲,稱“2018年被看作是‘現實主義回歸年’,觀眾對現實題材創作充滿期待”。熱潮之下,愈來愈多優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出現,但還有不少電視劇披著正劇、現代劇的外衣,演繹懸浮于生活和人性之上的浮夸,人民日報發文批評,“這當中,不乏有人抱以投機心態,把現實主義題材作為迎合主管部門的標簽;有的追逐市場熱點,將大IP加流量明星作為判斷市場收益的依據,而未曾考慮電視劇作為文藝作品本身的規律和價值;還有的是創作者缺少對生活本質的提煉,對社會發展的認知,甚至是自身缺少文化修養和價值觀建設。”誠然,電視屏幕上是應該有百花齊放的各類作品,但脫離現實并一味炒作而不顧藝術價值的作品,是斷然不該出現的。
其實,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談到了當前我國文藝創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而問題的根本,大多是因為創作與現實生活、創作與創作對象的關系出了問題。正如他批評一些文藝作品“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缺乏現實主義精神,缺乏對社會現實的關照、了解和認識,即使技巧再好、方法再新,其作品也只能架空現實背景,架空歷史環境,架空細節再現,成為所謂的形式游戲,甚至文化垃圾。所以,真正要做好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并不是去迎合主管部門,不是用IP+流量明星就地圈錢,而是心中要有熱愛,尊重自己的作品,手中要有技術,把握自己的作品。
我們再看今年至明年,都有哪些具備優秀現實題材特質的電視劇出現,在廣電總局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中可見,近半年以來,備案項目有624部,其中現代都市題材就有184部,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在龐大而又豐富的劇集儲備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挖掘人性,宣揚主流價值觀,創新題材的作品,有聚焦當代留學生、展現海外留學生生活的《歸去來》;有講述平民奮力拼搏,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改變命運的《橙紅年代》;有記錄幾個大學生白手起家從菜鳥打拼,最后成為網絡行業領軍人物的《中國式合伙人》…...這其中,還有一部名為《工作狂》的電視劇,其故事梗概中寫到,這部劇講述的是兩個工作狂,由于工作纏身疏于照顧家庭,各自離婚。兩個工作狂在隨后的工作中相識相知,各自的前任也走到一起,四個人,兩個重組的家庭,互相理解,慢慢明白工作與生活需要平衡,最終收獲幸福的故事。忙碌的職場,是每個都市人最平淡無奇的日常,但也是每個都市人幾乎半生的生命寫照,這樣的主題平凡而不平庸,而如何能將平凡的工作寫出精彩,我們要看幕后創作者的功力。
經過該項目公開的資料進行查詢顯示,其編劇朱睿,曾寫出《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畢有財》、《復婚》等多部以故事作為絕對亮點的劇作,這令一部劇從基礎上有了品質的保證;再看其制作方赤寰國際,其以往作品有,電影《事出有姻》、《情歸陶然亭》、電視劇《媽媽再愛我一次》、《復婚》、《畢有財》、《槍花》、《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新鮮的絕對女性視角審視諜戰題材,一部《畢有財》用一戶平民人家展現中國社會解放前后至今六十多年的歲月變遷,《復婚》則早在八年前就將買房、假離婚等如今還在熱議的社會問題搬上熒幕,從其一部部的過往作品可以看出,赤寰國際以及朱睿編劇對于自己劇作的把控,正符合這“平凡中寫出精彩”的特點。
以赤寰國際的以往作品和此次的《工作狂》為例,除了“平凡中的精彩”,現實主義題材還應該有這樣的特征:具備主流的價值觀:以人為本、讓人成為情節的發動機而不是情節飛奔人物還留在原地;有社會熱點話題;戲中的人際關系是現實人際的鏡子;不穿幫不出戲的藝術逼真性;合情合理的夢想。現實題材電視劇要想做好,不是高唱主旋律,只有對普通人生活的體察入微才會有極佳的作品呈現,而萬千像朱睿一樣默默在行業內耕耘的幕后創作者,隨著市場的冷靜、時代的召喚,他們的春天也終于來了。
最后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告誡作為結尾:“要珍惜自己的社會形象,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不當市場的奴隸,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夸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