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一個人聽到的第一首歌,會對他/她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每當想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很容易能想到王力宏。
從《龍的傳人》到2060
王力宏說,他聽到的第一首中文歌是叔叔李建復的《龍的傳人》。當時,李建復到王力宏的家去探親,飯后,便拿起力宏媽媽的尼龍弦吉他邊彈邊唱。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這樣的歌詞一定給當時的王力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新世紀開始的2000年,在專輯《永遠的第一天》中,王力宏把這首歌拿來翻唱,成為了自己的代表作。
自此,王力宏不知道唱這首歌唱了多少遍,一般的歌手可能已經“煩了”。但在18年后的今天,王力宏新一輪巡演的名字依然叫做“龍的傳人”,只不過后面加了個時間“2060”。
他說,要一直將這首歌改編下去,不斷改出新的版本,直到2060年。那時候,他可能已經唱不動了。
從《龍的傳人》到《龍的傳人2060》,18年過去了,即便在這個強調“不忘初心”的年代,也很難想象哪一個歌手會如此“癡迷”一首歌,時間幾乎長達職業生涯的全部。
這首歌一定有著絕對別樣的意義。對王力宏來說,《龍的傳人》或許像是開啟了一扇大門,讓他第一次聽到了“同類”的音樂、華人的音樂,從而慢慢體會其間的民族內涵。讓他像歌里的傳達的精神一樣,把一部分職業生涯的目標設立到做華人的音樂上。
“無問西東”的“黃金年代”
從《龍的傳人》開始,王力宏之后的每張專輯,幾乎都在嘗試中國風、民族風題材的華人創作,一直持續至今。
“中國風”勁吹的2004年至2007年,王力宏交出了職業生涯中精彩的Chinked-out中國風“三部曲”:《心中的日月》《蓋世英雄》和《改變自己》。很難說是中國風激發了王力宏的創作靈感,還是王力宏的“三部曲”助推了中國風的盛行,回過頭去看看,或許后者所占比重更大。
在那個中國風創作派別山頭林立的幾年,王力宏始終代表著與世界潮流接軌最緊密的那一派,因而呈現出“雙極端”的創作取向:
一方面,他的歌詞深入于更古典、更民族、更中國的文本題材,如《在梅邊》《花田錯》;另一方面,他風格的基本盤準確建構于世界流行曲風的脈搏之上,《心中的日月》的R&B,《蓋世英雄》的Hip-Hop,《改變自己》的搖滾,都在用世界聽眾聽得懂的音樂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為了貼合中式表達,王力宏在編曲中加入傳統器樂和表演形式。笛子、六弦琴、揚琴、鼓、二胡等交相輝映,京劇與西方節奏精彩碰撞。大概也碰撞出了華語樂壇最后的一個“黃金時代”。
潮流漲落外的堅持
2007年后,華語樂壇在傳統盜版的猖獗與mp3“免費音樂”的雙重夾擊下,疲態盡顯。中國風的音樂,也慢慢隨著人們審美的更迭而走向流行的式微面,不過這并沒有影響王力宏中國風題材的創作。
《改變自己》可以視作對前幾年創作風格的稍事休整,編曲鋒芒略收,但卻從更深層面挖掘出華人內在情感的升級(《落葉歸根》《華人萬歲》)。《心跳》專輯中的《另一個天堂》,聯手能唱海豚音的張靚穎,似乎本身就在證明華人音樂的素質放在世界舞臺也并不露怯。
不過,如果說在中國風盛行的年代,主打中國風唱作會被人視為“趕潮流”,那在不再流行中國風的2010年后,依然堅持中國風創作,就足以顯出王力宏的音樂志向并不在“流行”二字,而在于更高追求。
《十八般武藝》以成龍和李安兩位華人符號為靈感源起,《Dragon Dance》《伯牙絕弦》《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形式到內容,幾乎是一整張中國文本的輸出。
2015年專輯《你的愛。》敏銳捕捉世界電音大潮,邀來Avicii合作舞曲《忘我》,繼續將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輸出。
而今年剛剛發行的新專輯《A.I.愛》,即便主打高科技的人工智能質感,卻依然讓中國風編曲占據“半壁江山”。除了《緣分一道橋》《列王的紛爭》這樣傳統意義上的中國風題材外,《千秋萬代》《Tonight Forever》《聽愛》中,二胡、古箏等傳統樂器與電音合成器的交織“對話”,形成獨特的音樂景觀,顯示出王力宏清晰的音樂脈絡:流行的潮流曲風隨時可以加入,但不變的始終是中國風的那條線。
這大概也將是《龍的傳人》2017、2020、2050、2060版本的基本構架,中國元素的內核不會改變,流行的曲風卻可以兼收并蓄。就像那些年華語樂壇的流行風向,從情歌到R&B,從Rap到Hip-Hop,從搖滾到電音,王力宏的中國風似乎從未缺席。 (文/梁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