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分動畫電影《大壞狐貍的故事》3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推廣曲《狐貍》MV同時發布。這首歌曲由“另類民謠”代表萬曉利創作,因其音樂中傳遞的音樂思想和力量,他被宋冬野等歌手視為不可逾越的精神偶像。在《狐貍》中,他代入了一只狐貍的口吻,唱出“都以為我很壞”的內心獨白,為狐貍正名。
《大壞狐貍的故事》改編自導演本杰明.雷內的同名繪本,由法國教父級動畫制片人迪迪埃.布倫納操刀,描繪了三段發生在一群農場動物中的歡脫故事。這部豆瓣8.2高分、爛番茄新鮮度100%的動畫,已拿下法國凱撒獎和法國盧米埃爾電影獎最佳動畫片,并獲美國安妮獎最佳動畫、最佳動畫導演等提名。
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壞人”干好事
在傳統印象里,狐貍從來都不是善茬,因其刁鉆的外表和習性,它幾乎成為狡猾和奸詐的代名詞。導演本杰明.雷內筆下的這只“大壞狐貍”卻一反常識,它的臉有多臭,心就有多軟,它整天虛張聲勢要吃雞,卻被強悍母雞嚇得腿軟,無奈打算偷了雞蛋孵小雞來吃,卻被出了殼的小雞認做媽媽……
這正是作為主角的“大壞狐貍”充滿魅力,又有很強代入感的原因。影評人顏土豆說:“大壞狐貍真得很像在生活暴擊下的我們,我們有著這樣那樣的小缺點,我們想告訴別人’我很壞,所以你不要想著欺負我,我很厲害的。’” 也有觀眾說:“想到了那個小時候為不受欺負而努力做‘大壞蛋’的自己”,“你其實不是狡黠冷漠的大壞狐貍,兇狠都是獨自長大時裝給別人看的”。
真正的童話是,年紀漸長,曾經硬過的心又漸漸柔軟下來。
萬曉利的歌聲里,有似曾相識的另一只狐貍
“都以為我很壞,都以為我不實在,都以為我的心里,沒有一點愛。所以我變得很虛偽,到處在找機會,誰要是愛上我,我就讓誰倒霉……”
多年一直保持著獨立創作的萬曉利,也曾想過要逃離這喧鬧現實。在《狐貍》中,他演繹的看似是狐貍的故事,實則是許多人的心聲。對他來說,狐貍從來不是一種身份特殊的動物,它正像許多人在社會中偽裝自己的標簽。
“第一次聽《狐貍》我是笑著聽完的,嘶啞交織著呻吟,在吉他瘋狂滑弦的奇妙伴奏中交織成一派光怪陸離的畫面,然而一曲終了有沉思,好像能摸到自己的心。”某歌迷感慨。
另類的音樂思想讓萬曉利得到“后民謠時代的鮑勃•迪倫之子”的稱號,但在內心里,他依然是個簡單真性情的孩子。有媒體人曾這樣形容:“狂言和隱藏,都是他的真。他身上有孩子一樣的東西,一面讓人覺得憐惜,一面又讓人覺得可貴。”
不同的狐貍,傳遞一樣的天真和愛
“最美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用心靈才能看見。”這個道理出自法國童話《小王子》的那只狐貍。在《小王子》的故事里,狐貍是勇敢而理智的,它等待著被誰“馴服”,從而便能擁有責任和羈絆,成為彼此的唯一。《大壞狐貍》也傳遞著類似的主題,那便是放下盔甲,大膽去愛,那些原本令人畏懼的情感,會化作一份份美妙的羈絆。
不論是植根于法國的《小王子》,還是華語音樂中萬曉利的《狐貍》,它們都在講述類似的質樸寓言,關于童心與愛。《大壞狐貍的故事》也是如此,它在靈動的線條和暈染的水彩里,鋪開了天真、溫暖、善良的故事。
今天《大壞狐貍的故事》登陸院線,同時獻上法語原聲及中文配音兩個版本。
期待你來和狐貍們一起,等待久違的童心被猝不及防的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