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企鵝影視出品,破浪影視聯合出品制作的《夜不語之終極驅魔》已于1月30日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夜不語》系列小說自發布之日起,就憑借著懸疑和科幻的特點,在文學界引起了業界和書迷的關注。改編“夜不語”系列小說?這是個難題。因為小說原著雖然主打懸疑,但故事來源于城市傳說或是鄉間野聞,以超自然的恐怖事件居多。
已有的案例中,《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就很典型,以《盜墓筆記》為例,改編后口碑較好的《尋龍訣》,把奇幻景觀的出現處理為人們的意志被彼岸花擾亂而出現幻覺,而《九層妖塔》則略去“盜墓”元素,主打探險、打怪情節;《盜墓筆記》網劇被詬病特效太差,電影版則更像一個真人密室脫逃。
從以上經驗來說,把懸疑恐怖氛圍的《夜不語》影視化,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世界觀的建立;二是如何在相對較小成本的網絡大電影語境中做好技術,也就是盡量做得不那么“便宜”;三是基于前者的,就是如何讓觀眾相信,并沉浸。
說到第一點世界觀的建立,《夜不語之終極驅魔》的成片大概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它走的竟是科幻的路子。
它不是港式怪奇片,當然,現在還有很多網大在炒這盤剩飯,比如找一些過去僵尸片的標桿性人物,用一些近似的片名,淘一點情懷出來,不是不可以,但真正有趣的創作,不多;它也不是販賣感官的院線恐怖片,一些音效的刺激、幾位美艷的女演員或是一段奇情糊弄人的。
為了建立科幻的底色,《夜不語之終極驅魔》與日本影片《寄生獸》有個非常類似的設定,但形式上還是非常不同,天降隕石,神秘生物鉆入人類的大腦,主治醫生意外死亡,這使得整部影片的基底是科學的,又留了一絲曖昧地帶給觀眾對超自然的想象,同時也讓創作者有機會加入一些中國民間確實存在的傳統文化場景,科幻加傳統文化的碰撞,這也是影片的重頭戲。
明確的科幻加上對傳統文化的致敬,讓《夜不語之終極驅魔》是一部成色不錯的網絡大電影。而且,盡管只是系列電影的首作,《夜不語之終極驅魔》的“夜不語宇宙”已經成形:都市神秘事件為引,氣質沉靜的鮮肉教授為線,科幻真相作結。
作為引子,都市神秘事件的視聽語言很明顯地借鑒了邪典片的暴力血腥美學,影片采用了陰暗的色調,在處理傳統文化的場景時,利用了飽和度的強烈對比、多變的鏡頭推進手法,帶給人極強的感官沖擊力。如果說《哭聲》的中邪與驅邪還太具儀式感,《夜不語之終極驅魔》則因醫院、街道等都市場景而異常真實,對于中國觀眾而言,正是在熟悉的語境中,這些看似靈異卻深藏科幻內核的神秘事件才更令人毛骨悚然。
穿插整個故事的夜不語,是影片的靈魂人物。他本在大學任教,卻因校友蘇青的侄女“中邪”一事而卷入不尋常的事件當中。普通人涉足神秘事件,是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的開始。這部影片里,夜不語也有一種特殊的技能,但它并非像《寄居獸》里的泉新一,因為寄生生物而變異。
像許多性格乖張的超級英雄一樣,夜不語也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莎士比亞曾借麥克白夫人之口說出“記憶是大腦的把門人”,而夜不語卻敢說“我們的大腦實際上空無一物,所有的情感都不存在。”但這位“初代夜不語”的扮演者蘇柏,有清秀的書生氣,觀眾緣應該不錯。
而從第二點技術上來說,因為有了前述的時間觀建立,實際上《夜不語之終極驅魔》需要用到的特效并不多。藍色寄生生物和外星隕石等虛擬物體的制作并沒有太多偏差,其他特效化妝,我也沒有注意到,說明還是不會讓人出戲的。
其實好萊塢早期的科幻大片的技術并不發達,兩部現代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2001太空漫游》和《銀翼殺手》并不靠技術名垂青史,而是它們的哲學思維,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當然還有它們酷出天際的美學系統。提這些當然不是說《夜不語之終極驅魔》有可與這些前輩經典媲美之處,而是說,在技術條件或是資金規模并不在一定標準之上時,我們的科幻電影,還可以學習它內在的“酷”。
這也就說到第三個問題,就是它的內核能不能讓觀眾沉浸。
近些年來,許多國產特效大片,在努力接近好萊塢的制作水準,但許多都把精力用在了鉆研技術之上,卻忽略了故事的內涵和與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
《夜不語之終極驅魔》不是大片,沒有精攻技術的資金和規模,也正是因為小,將心思花在了刻畫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人物群像。一個神秘事件的窺探,只是這部電影最初一條線。隨著劇情的發展,迷信與科學兩種價值觀開始撕裂,家族背后的傷痛揭開,不知是敵是友的神秘組織介入,使得這一事件越發錯綜復雜。但各色人等的表現,也令劇情中滲透出人性的力量,這才是電影的落腳點。
腦科醫生蘇青對侄女的關心令人動容,其背后也有家族心酸歷史,令這個人物的介入有了充分的前情。而那些相信不依靠科學就可以救人的親人,則是折射了很多現實生活中不理性的人們。人物的血肉,人性的博弈,也成就了這部電影的厚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夜不語之終極驅魔》努力去讓觀眾沉浸了,但如果更高地去要求它的話,它還需要留給觀眾一些余味。不過說到底,向一部六十分鐘的網絡大電影求余味,實在是有些苛刻。我個人會把它看做一個系列的先導篇,期待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