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擁有雄厚資本的1931女團宣布停止運營,給國內以“劇場模式”所養成的女團增添一絲涼意。“女團已死”的言論開始發酵,對她們來說,這個平安夜似乎并不平安。不過,在市場大環境的持續震蕩及陣痛下,1931女團的出局似乎并夠不上一次“意外事件”。
事實上,2015—2016年是中國女團的井噴期,200多個打著“偶像女團”名號的女團橫空出道,在偶像市場的火熱帶動下,還出現了一堆主打女子偶像團體的綜藝節目,如《天生是優我》、《夏日甜心》、《蜜蜂少女隊》、《國民美少女》等……然而終究因為模式的水土不服,在經過短暫的“創業期”后就宣告退場,這是市場汰弱留強的正常規律,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
如今,1931女團的停運雖然只是女團行業資源重新分配組合的一個案例,但卻也給中國女團的出路敲響了警鐘——本身就與網紅經濟、傳統偶像經濟存在競爭的女團文化,如何在中國的土壤中根植出符合“國情”的女團?這或許才是資本市場和業內人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克服劇場養成系偶像模式的水土不服,音樂內容才是王道
跟日韓、歐美這樣已經有幾十年流行樂、偶像文化繁榮歷史的地方相比,中國的偶像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行業相關產業鏈不成熟,造星機制不完善,即使2016年有200個女團前仆后繼奔向這片市場,但真正能夠攪動風云的屈指可數。
不難發現,中國的女團發展模式大抵離不開三種。
首先,是韓國練習生模式,成員經過長久的培訓,才藝完美、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但韓國娛樂圈殘酷激烈的競爭使得偶像的各方面素質都極高,而公司的包裝能力也都處在世界前沿。中國的孵化時間與韓國將近二十年的運營相比還相差甚遠,學習基礎相對薄弱。
其次,是日本養成系模式。成員多為青春少女,多數圍繞劇場公演、線上直播等圈粉,其中“養成”和“參與”是關鍵,強調粉絲與偶像的共同成長。但日本48系偶像女團主要依賴以“粉絲經濟”為中心的小劇場、周邊及唱片正版發行,這也是建立在日本濃厚的御宅文化和完善的唱片市場基礎之上。對于“偶像女團”和“劇場文化”還停留在小眾圈層自嗨的國內,女團與主流娛樂圈的天然屏障,加之唱片市場的低迷,導致傳統的養成系變現模式受限。
最后,是日韓模式的結合體,也就是在綜藝中通過不斷的訓練來養成,最后組合出道。這種類型的造星模式的弊端在于,過程往往比結果更令觀眾印象深刻,以至于節目結束后,市場反應也趨于冷靜。
模式的水土不服,同質化的女團特色,讓中國女團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但是大多數女團都忽視了,拋開模仿的外來運營模式,在音樂內核上樹立自己的標簽和特色,讓高傳唱度的歌曲走進主流視野,才是撕開國內女團市場的最佳方案。如今,攜帶5億巨款的歡聚時代的離場表明資本絕對不能給足其玩轉女團市場的勇氣,更不能確保可以從“百團大戰”中突圍而出。是分割市場,還是被市場淘汰,唯有內容才是制勝關鍵,只有以音樂內容扎根,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里站穩腳步。
擺脫劇場養成固化模式困境,他們給出了標準答案
對大眾來說,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偶像,賣的除了作品,更是偶像本身。那么,在中國遭遇難以復制境遇的劇場養成系偶像,有沒有別的模式可以突破,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的市場呢?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偶像團體莫過于TFBOYS, 在中國亟需有本土特色偶像組合的背景下, TFBOYS扎根互聯網時代下的目標受眾所喜愛的流行文化,以一首《青春修煉手冊》一舉打開市場,再通過網絡翻唱、微博營銷、自制綜藝等手段,充分利用大眾媒體推波助瀾,開辟出TF的偶像養成模式。
有了TFBOYS的成功案例,國內女團試圖改變思維,將互聯網作為根植土壤,并將目標受眾精準鎖定與“網生一代”,建立針對國內粉絲的音樂體系,并從偶像人設、服裝造型到舞臺表現等區別化的經營細分女團市場,要找到能夠落地中國的偶像發展模式,互聯網平臺的利用和特色的音樂內容是最佳選擇。
而在此基礎上,用“互聯網造星”概念跳脫出“劇場養成模式”的SING女團,成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精品路線,這似乎讓大家看到偶像女團市場的新希望。2017年,一首在B站上擁有近60萬播放量,打敗《極樂凈土》占領b站年度神曲第二名的《寄明月》走入大眾視野。在House等當代舞曲的結構下,《寄明月》用活潑、動感、帶鮮明中國音樂元素的曲風,打造獨有的C-Pop風格,除了受到業內外人士的認可,也迅引發眾多粉絲的翻跳和翻唱,掀起唱跳傳播的熱潮。SING女團用特色的音樂內容與風格定位成功立起了“亞洲首個電子國風女團”的旗幟,從《青春修煉手冊》到《寄明月》,以音樂本身為核心,這恰恰是“內容為王”的有力證明。
在運營欠缺、變現匱乏、認知不清、受眾有限的大背景下,真正的適應市場規律、走出本土特點才是中國女團行業的出路。由圈層逐步走向大眾、由外來走向本土、由TFBOYS到SING女團、重金出擊的1931女團的遺憾收場,都在釋出同一個訊號:運營只靠資本是走不通的,內容始終是搶灘女團市場高地的最佳利器,也是在市場長久屹立的深厚根源。或許涌現更多類似SING女團這樣以內容為本、自我特色定義鮮明的女團不斷出現并引領市場,中國女團的未來才會更加光明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