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6日,《芳華》上映12天,突破9億票房大關,其勢頭之盛不可小覷。繼首周上映力克《奇門遁甲》后,上映第二周接連逆襲三部新片,《妖貓傳》《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堪稱賀歲檔最強黑馬。
在不久前的電影《芳華》的北京首映禮上,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與馮小剛導演一同攜主演們站在北展劇場的舞臺上,向不斷為影片鼓掌的全場2000多名觀眾們致謝。馮導與王中磊都說,想起了以前冬天一起為賀歲檔影片做宣傳的日子,“我們回到了《天下無賊》做首映的北展劇場,愿《芳華》從這里啟航,一帆風順。”
以匠心和情懷精心培育的《芳華》,也確實如馮小剛和王中磊所期,終于綻放。12月15日《芳華》公映,首周末便突破3億票房大關,成為同期票房冠軍,也是場均人次冠軍和上座率冠軍。而經過首批觀眾們的檢驗后,《芳華》也以呈現的時代感動,收獲了口碑的高分:淘票票評分8.9,貓眼評分9.1,微博電影評分8.9。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在11月已經突破500億大關,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這20年,回看宛如瞬息,卻是無數幕后電影人,以匠心鐫刻的中國電影發展史。20年前,馮小剛導演以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喜劇《甲方乙方》,吸引觀眾們走進電影院。而隨后的20年里,馮導牽手華誼兄弟,以兄弟之名并肩作戰,一路前行,不斷以創作、以藝術、以商業等層面進行反思、突破與探索。
緣起1999,打造商業片的金字招牌
20多年前,一個偶然間被《甲方乙方》海報吸引了的青年人,想要去嘗試了解電影這種產業背后的運作與機會。隨后他想盡各種方式,1999年終于在《不見不散》的首映后臺,與馮小剛導演相識,并以最質樸的方式打動了他,開啟了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導演之間長達近20年的合作。“賀歲三部曲”中的《沒完沒了》,是華誼兄弟與馮導一起推出的首部作品,于1999年末上映,收獲3500萬票房。而馮氏喜劇,也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賀歲檔的中流砥柱,天然地帶著與觀眾之間的某種聯系,打動著觀眾們的心。
“那個時候中國電影當務之急是要把市場建立起來,因為沒有人進電影院了,要把觀眾請回來,靠什么?就是要靠你這個片子能夠讓他們進來并且喜歡看。”據統計,1997年-2006年十年間馮小剛共拍攝賀歲檔影片6部,總票房3.25億,其中四部作品由華誼兄弟出品。《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均為年度票房前三,單片的平均票房占比高達5%。其中最高的《天下無賊》當時的票房是1.2億(2004年全年的票房15億,占比8%)。可以說,馮小剛與華誼兄弟,不僅是賀歲檔在中國建立的領軍人,更是國產商業電影發展的主要助力者。
突破2007,為國產電影注入新活力
前十年的馮氏喜劇為國產商業片創造了不朽的經典作品,馮導與華誼電影的合作也成就了一段中國電影史上的佳話。然而優秀的導演永遠不會滿足于現有的成績,從2007年起,馮小剛導演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通過探尋內心的聲音,與華誼兄弟攜手為國產電影注入了新的題材和活力。
2007年之前,中國電影已經若干年都沒有出現過好的戰爭片,觀眾和市場已經越來越疏離這樣的題材,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馮小剛導演想選擇暫別自己的“馮氏喜劇”,拍攝了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集結號》。在當時,市場會如何看待它,對于馮導和華誼兄弟來說都是未知數。當得知影片將需的8000萬人民幣的投資金額,在當時電影預算平均為500萬到1500萬的年代來說,數額十分巨大,馮導甚至在后來的立項決策會議上投了反對票,但決策委員會中的其余三人——王中軍、王中磊及陳國富,卻堅定的支持他原本的想法,繼續立項拍攝這部片子。華誼兄弟隨后成功獲得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用于電影拍攝的銀行貸款,為《集結號》的拍攝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也讓馮導放手去講述這個不一樣的戰斗英雄們的故事。
《集結號》從立意與美學的高度上對戰爭、歷史進行還原和反思,為日后國產類型片樹立了榜樣。同時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國內頂級電影節的最高殊榮,成為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之作。而市場也給予了積極的反饋,影片上映后狂攬2.6億元票房,連續4周成為票房周冠軍,最終取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
《集結號》的成功是對以情懷、匠心而努力的電影人的肯定,也是馮導轉型一個成功的開端,此后,華誼兄弟與馮導為觀眾們帶來了更多元化的題材內容。從2008年開始的《非誠勿擾》系列的愛情題材,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2012年的《一九四二》的災難題材,2013年《私人定制》的喜劇題材,以及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文藝劇情片類型。
在《我不是潘金蓮》中,影片不僅以辛辣幽默的口吻、直白坦率的表達,對農村社會問題進行了嚴肅的拷問,同時在拍攝手法上,突破性地采用圓形、方形、全畫幅三種比例進行攝制,展示了對電影美學的追求和創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華誼兄弟出品、管虎導演的電影《老炮兒》中,馮小剛以男主角的身份出現在全國觀眾們的面前,以六爺的形象講述著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與情懷的故事。他也因為出色的表演,以導演之外、演員的身份,捧回一座“金馬獎”影帝的獎杯。
攜手2017,兄弟同心用匠心續寫輝煌
轉眼來到2017年,雖然馮導與華誼兄弟已經一起拍了20年的電影,但電影人最初時刻的那份匠心依然還在,一部《芳華》,便是以心底里最深的深情,婉婉講述那不該被遺忘的一段青春記憶。
雖然經典作品不斷,但馮導也坦言,每一部作品都來之不易:“《天下無賊》、《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都經歷了很多坎坷才拍成,《芳華》也一樣。”影片源自馮導年少時的文工團經歷,并心心念念這段青春時光,希望能在銀幕上重現芳華。而此后,與同樣有著文工團經歷的知名作家、編劇嚴歌苓女士一拍即合,促成了《芳華》的創作。為了最大程度還原那個年代的場景,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影片不僅花3500萬搭建文工團場景,還要求所有演員提前5個月進組體驗文工團生活,不僅要住集體宿舍、自己打飯、學習打背包,還要圍讀劇本、練習基本功、排練舞蹈,完全地融入文工團的真實氛圍。有影評人表示,“影片敘述視角仍然是蕭穗子,但也是馮小剛從影以來最為溫暖、抒情的目光。”也正是這份對匠心的堅持,換來了影片的高票房和觀眾的廣泛好評。而影片除了在全國公映之外,目前也登陸了北美和歐洲的部分影院,為全世界的觀眾們帶去這段中國的青春之美。
《芳華》是華誼兄弟攜手馮小剛導演的又一個創作豐收,為20年的合作又添上一道經典之作。20年前,華誼兄弟與馮小剛導演因為相同的內容初心成為了兄弟,走在了一起,而20年的時光,也是20年的電影內容創作之路。一路走來誰也沒有忘記芳華年少之時,初識電影時的那份心境,而這份對內容的堅持,也已經深入到了基因之中。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憑借著不泯的初心和深厚的積累,馮小剛導演定會把更多能觸動人心的故事,講述給喜愛他作品的觀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