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深圳衛視原創治愈系美食紀錄片老恒和《宅人食堂3》播出了第二集-北京,“豆瓣女神”南笙帶著“宅人美食榜”,開始了深入北京胡同的尋味之旅。在縱橫交錯的北京胡同中,在古樹老墻之間,“宅人美食榜”也和觀眾一起,透過美食,來探討一個不一樣的北京、不一樣的胡同。在胡同和美食間,發現“胡同里的北京”真正含義。
(南笙帶著“宅人美食榜”尋味北京胡同)
胡同里的洞天 “宅人美食榜”探討北京美食的包容性
把胡同深處的四合院比作美食盒子的話,這些盒子里的煙火滋味,遠比大家想得更要活色生香。作為首都,歷史悠久的北京美食必然是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一方面,北京的美食要能滿足各方旅人的口味;另一方面,吃貨們嘗得多了,使得無論什么樣的美食,也都能在北京找到它的老主顧。
(北京的胡同)
張記涮鍋是地道的北京風味,無論是店老板老張還是他堅持原汁原味的涮肉,都把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京味兒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肉的選擇到涮肉的方法,都按照傳統,怎么講究怎么來。
名為“菀”字的越南菜,把玻璃頂棚和綠植連著越南河粉一并搬到了五道營胡同的復古小院里;日本料理人保田的懷石料理,在胡同深處堅持最純粹的頂級日料;草廠北巷的禾木餐廳,雖然是傳統中餐,卻一板一眼地操練著“花刀入油鍋”,在傳統和創新之間任意來回。
(藏在草廠北巷的禾木餐廳)
官府菜、創意菜、私家菜、小眾菜、西餐等,眾多美味都在胡同里靜靜等待食客,胡同里藏著的美食,有著超乎想象的包容性,使得北京美食難以用一個詞來一并概括,天南海北、異國他鄉的人們都能在胡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口吃的。
胡同里的講究 “宅人美食榜”發現匠人精致的拙樸
把更多的新味兒,放到胡同里,可能是讓胡同美食、胡同文化煥發更多活力最有效的方式。那些更年輕、更精致、更創新的餐廳和老北京的文化底蘊相互碰撞,而終究離不開兩個字-講究,匠人獨有的那份精致下的拙樸。
(胡同里精致的越南菜)
張記涮鍋的老板老張說起銅鍋涮肉,有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可能在外人看來,涮肉再香,也不過就是一道菜。對于老張來說,自己之所以執著傳承老味道,之所以在用料、食用上“講究”,就是希望銅鍋涮肉這么一件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美食傳承下去,不要被遺忘。
(涮肉的講究,是倒扣盤子也不掉)
懷石料理的保田,擔心別人做不到和自己一樣的味道和擺盤,甚至不聘用助手,作為一位料理人,他最擔心的是客人不能滿意,雖然清楚沒有百分百的完美,但依然用百分百的狀態去完成料理這項工作。禾木的料理人楊占勝則強調料理“急不得”,功夫要做到家,按部就班,一步就也不能少。
(懷石料理對烹飪工具的講究)
美食匠人們的匠人匠心,和著老北京胡同文化底子上的敦厚與包容,讓老北京美食歷久彌新。也讓新近扎根胡同的美食,能夠服水服土地在北京胡同里大放異彩。
胡同里的變遷 “宅人美食榜”講述時代的故事
老張的涮肉店,因城市的規劃發展,需要改變。為了不把這口美食、這份文化丟掉,老張把銅鍋搬到了自己的小院子。在老張看來,作為北京的血脈,胡同文化應該是海納萬千、包容并舉的,胡同里可以有咖啡、西餐,但也有涮肉的一席之地。
(老張的涮肉館因城市規劃需要改變)
胡同,被譽為是北京的血脈。隨著時代的突飛猛進中,胡同的意義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這里不僅是城市中地理意義上的通道,更是聯系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意義上的血脈。在北京的胡同里品味各色美食的時候,才懂得了為何總有人說:老北京的胡同既在城市之外,又在這座城市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