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官宣回歸,電影市場票房提前突破500億,是不久前兩起業內刷屏的事件。
500億令人備受鼓舞,切身感到市場回暖的熱度;《芳華》回歸,則把人拉入賀歲檔激烈競爭的現實。
在11月26日在杭州舉辦的青年電影創作人員專題學習座談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指出,到2020年,中國銀幕數量預計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預計達到700億元。中國將有可能成為繼好萊塢之后新的世界電影制作中心,對世界電影資源的集聚效應將更強,對世界電影文化多樣性的貢獻將更大。顯然,電影產業在近兩年的調整之后,又將邁入一個新的上升通道。
但在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不均衡問題也日趨明顯:產出高的檔期影片云集且大片連連,產出低的檔期則數量受限平庸居多。如今年11部新片角逐2017年春節檔,同檔期、同質影片競爭激烈,造成放映時空被擠壓、觀眾人次被分流,票房收入被攤薄;而其余“第二梯隊”的影片將在大片的夾縫中艱難搏殺,更多影片淪為炮灰。
電影市場“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并存的窘境,對每個從業者都形成新的挑戰,考驗著片方、發行方、放映方的智慧。
檔期決定影片命運,賽道選擇更需理性
一部影片從立項、拍攝到放映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但真正的有效市場壽命極短,僅一兩周而已,甚至聚焦在上映前三天。這對一部影片無疑是殘酷的。選擇的檔期是否合適,將直接影響到一部影片的實際票房。
從目前的電影市場影片檔期選擇和排映情況來看,分布不均衡現象較為明顯。比如眼下,11月電影市場以《雷神》、《正義聯盟》兩部外片收官,票房均可突破5億。11月底至12月初幾乎接近國產大片真空狀態,而到了整個12月份目前則有超過40部影片上映。目前所知,中大體量國產片均定檔賀歲檔,不僅帶來賀歲檔激烈的競爭局勢,也為觀眾帶來了選擇的煩惱。
當然,對于在內容和制作品質上有信心的影片而言,賀歲檔依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對于腰部內容而言,貿然拼殺“賀歲檔”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以去年為例,張藝謀被寄予厚望的中美超級大片《長城》最終只收獲不到12億,令樂視如坐針氈;張嘉佳的《擺渡人》更是口碑撲街,連5億都不到,成為阿里影業的滑鐵盧。這兩部片不達預期使得整個2016年12月缺乏成功國產大片支撐,為16年劃上了不太完美的句號。
然而,過去在檔期選擇上,片方、發行方并沒有太多可參考的依據,對于市場的直覺和多年累積的經驗,往往容易產生拍腦門的決策。比如2015年電影市場最火爆時期,《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新步步驚心》《太平輪:彼岸》《破風》《謎城》等幾乎都宣布自己“提檔”。今年國慶檔期間《空天獵》借著《戰狼2》的東風與《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英倫對決》、《追龍》等其他四部影片扎堆同一檔期,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空天獵》上映前李晨、范冰冰做足了話題,甚至宣布提檔一天上映,仍然受到其它影片的擠壓。
因此,一部影片在應進入院線之時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檔期、如何對檔期競爭形勢做出理性預判,是一個各大片方、發行方均很頭疼的問題。過去,業內的做法,往往是在影片上映前先對影片預測一個票房,作為票房目標,以此反向推導檔期選擇、宣發計劃、營銷預算等各項工作安排。但是,人為預估和推算票房,存在著極大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并不能為片方提供相對理性的參考依據。
早在去年,貓眼曾經在貓眼專業版上推出一項人工智能票房預測服務,以貓眼大數據平臺的實時票房數據為基礎,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實現對次日大盤票房和單片票房進行預測。該服務推出以來,在去年賀歲檔、今年春節檔影片預測中,表現可圈可點,對《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愛樂之城》、《金剛狼3》等影片的票房預測誤差低于10%,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
近日,貓眼專業版又做了版本更新,推出了新的 “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依據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可以給出未來30天內上映的所有影片的票房預測,并且可以對某部影片定檔之后上映一個月前就可以給出影片的首日票房預測。這樣一來,不僅對于單片、乃至整個檔期內,賽道的競爭情況,都可以有一定的預判前瞻性。
沒有一個檔期是不可運用的,也沒有一個檔期是不會受其它影片影響的。這也凸顯了數據參考的重要性,可以幫助影片做到知己知彼。從貓眼專業版對未來一個月的票房預測數據來看,除了《心理罪—城市之光》尚未定檔,無票房預測數據之外,《芳華》、《奇門遁甲》、《妖貓轉》、《機器之血》等幾部影片在貓眼票房預測中體量均在4億左右。尤其是《芳華》從國慶檔改檔到目前12月15日,顯然具有同檔期的競爭優勢,貓眼票房預測數據《芳華》也明顯優于同日上映的《奇門遁甲》。
顯然,貓眼這項服務的推出,為業內創作者提前預判自己影片票房體量和未來30天內整個檔期賽道容量,提供了一個相對較為理性的參考依據。如果知道前后檔期中競爭對手的體量,就可以據此調整檔期或是宣發策略;無論撤檔還是提檔,都可以提前三十天考慮。
這樣一來,各種類型不同體量的影片,可以提前看清賽道競爭形勢,優化檔期安排,選擇適合自己的檔期賽道,發揮應有表現,而無需千軍萬馬爭搶一個賽道、彼此內耗。
去年,《驢得水》選擇在國慶后上映,并且后來又從10月22日改檔到10月28日,結果取得了1.7億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充分說明理性的檔期選擇對于釋放影片票房價值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檔期決定命運,這么說一點也不為過。
數據公開透明,決策有據可依,花錢合理可控
在每個檔期,各個片方為了使自己的影片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取得一個不錯的票房成績,無不在電影宣發上大手筆投入、拼盡全力。
除了常規的媒體投放、路演、廣告等宣發動作之外,近來線上營銷投入也是一個重頭。尤其是投到在線票務平臺的營銷費用,成為“必殺器”。這部分營銷費用,其中一部分就是所謂的“票補”,即票房補貼,通常指的是電影制片方出錢給發行渠道(如院線和在線票務平臺)作為“補償”,用于后者向消費者提供低于市場價的電影票。
票補作為在線票務平臺初期的競爭手段,一度左右著在線票務平臺競爭的格局;目前這個階段,票補是片方的主要促銷手段之一,主要作用是對電影預售階段和首日票房具有一定的推助作用,而這也是一部影片票房能否沖到一個高點的關鍵。在上映之后,就進入影片質量比拼階段,沒有一部成功影片是靠票補燒出來的。即便如此,片方對票補營銷費用投入仍然充滿熱情。
如在今年國慶檔期間上映的影片票補就非常踴躍。據媒體披露《空天獵》在今年十一檔票補多達數千萬,該片上映前一天,李晨在個人微博上就送出6萬張《空天獵》電影票;成龍新片《英倫對決》則在9月15日到22日每天10點到22點期間,連續以8.8、15.8的票價進行大范圍補貼,票補強度之高令人咋舌。
然而,這些營銷費用投入使用情況到底如何?到底對影片銷售造成多大影響,帶來多少出票?這些數據,片方、發行方之前極難獲得。這對于發行宣傳公司和行業研究人員造成很大困擾。電影宣發效果無法合理評估,成為一個業界難題。
其中,行業數據長期以來不透明、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困擾因素。過去,片方在某一平臺進行票補投放時不僅無法看到每日票補數據,也無法看到每日影片在平臺上的出票量,更無法看到影片上映期間的整體出票量數據。
貓眼在9月份更新發布的貓眼專業版中就率先給出了每部影片的每日出票量統計數據和每日營銷費用花費數據,方便合作片方定向查詢。在本次專業版更新中,又率先公布了每日大盤票房總出票量、網售出票量以及貓眼出票量,使得整個電影市場的出票數據進一步透明化,方便片方從多個維度進行數據查詢。
有了出票量和營銷費用這兩類關鍵數據,每家片方和發行方,都可以依據這些數據及時了解影片市場反應,精準掌握營銷費用(含票補)投放狀況、調整宣發策略。做到每一項決策都有據可依、每一分錢花的明明白白。
貓眼做這件事情是認真的,據悉貓眼在內部制訂了一套“水晶計劃”,該計劃又分解成一系列服務和產品開發計劃,將持續推動行業數據透明化。從上半年開始陸續將網播/收視數據、網大分賬票房、院線影片真實出票數據統計、營銷(含票補)費用等數據公布出來,努力解決行業數據不透明問題。
在今年9月貓眼微影宣布合并、11月中拿到騰訊10億注資之后,貓眼進一步明確了在電影行業堅持“全鏈路、新場景、賦能行業”的發展路徑,試圖通過持續的數據透明行動和產品開發計劃,破解電影行業現存的一些行業性難題,為行業做好服務、真正提供價值。
貓眼專業版此次“票房預測”和“公布每日貓眼出票數據”兩大功能的推出,正是為片方、發行方如何挑選合理檔期、使檔期整體票房均勻布局合理產出、保持電影市場穩健增長方面,提供了又一個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畢竟,破解行業發展不均衡難題,讓每一部精心制作、傾心營銷的影片,都能在合適的通道中光榮綻放、獲得與之相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兩個效益雙豐收,不僅是貓眼也是所有電影行業從業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