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時代,什么才是永恒?——變化。”在這個文化消費的快餐時代,事物普遍只能用不停地變化來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而電視節目作為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筑,也受著大環境的影響,只能不斷地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妥協。《非正式會談》,一檔在二線衛視播出的文化訪談類節目,卻靠著不妥協的“倔強”,以“內容為王”躋身到頭部綜藝的行列中,甚至豆瓣評分一度飆升至9.8分,被網友評為“史上最良心節目”。縱觀三季不難發現,在各大綜藝“求新”、“求變”之時,《非正式會談》正以一種“不屈服”、“不媚俗”的穩定狀態“野蠻生長”。
粉絲+嘉賓+主持團=最穩等邊三角形
《非正式會談》自2015年開播以來,便陸續受到了一批粉絲的關注。兩年多的時光,“非正”陪著粉絲們從高中進入了大學,從大學邁向了社會。甚至有“死忠”鐵粉直呼:“感謝‘非正’陪我走過人生最重要的日子。”與此同時,《非正式會談》在“非粉”們的陪伴下,從默默無聞的“小眾節目”開始慢慢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和青睞,并在金塔獎“2016年度大學生喜愛的綜藝節目”中,與《天天向上》和《火星情報局》一同位列前三。
相較于粉絲的長情,外國嘉賓對《非正式會談》的喜愛與依賴就更多了一份“家的溫暖”。節目中,除了伊朗代表華波波、阿根廷代表功必揚以及日本代表淺井悠佑這三位從節目開播第一期便常駐的“三朝元老”外,澳大利亞的貝樂泰和尼日利亞的錢多多也差不多陪伴著《非正式會談》走過了兩年的時光。代表們之間的“親情”,讓“非粉”們感慨,“11位不同國籍的代表,說著相同的中文,講著只有他們才懂的笑話,參加了一檔屬于外國人的節目,卻在《非正式會談》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前不久,在《非正式會談》第100期上,“綜藝A咖”楊迪作為節目的副會長,當眾深情表白,“人生總是起起伏伏,只要節目一日不停,我永遠都在。”而陪伴著“非正”走過了三季的會長大左,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一個“大家長”的角色。無論是每期節目的總結陳詞,還是各種“非正式轟趴”的組局者,他永遠都是“非正大家庭”的KOL,也是這“三位一體”的穩定關系中重要的連接紐帶。
前調+中調+后調=留“香”最長的“非正式”
三季不變的“羞恥小劇場”、“全球文化相對論”和“提案環節”,人稱《非正式會談》“三巨頭”。前調“羞恥小劇場”的“尬”,讓外國代表們解放天性,體驗非正式“斯坦尼體系”,使粉絲們欣賞到眾代表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中調“全球文化相對論”的“廣”,實現了跨越式、多維度、系統化的“侃天侃地侃大山”,讓觀眾們感受到“人在家中躺,料從天上來的”的舒適體驗。后調“提案環節”的“精”,“心懷天下”的代表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體驗“風花雪月”的同時還不忘“人間疾苦”,力求關注時下最夯話題,專治當代人的“疑難雜癥”以及“各種不服”。
不忘初心的節目模式,沒有遭到粉絲的“膩煩”,反而多次被“警告”說:“非非不要因為走了太久,而忘記為什么要出發!”甚至,在不久前,節目中大左提議“停播”“羞恥小劇場”時,遭到粉絲們在彈幕評論區中的“怒吼”。也正是因為前調、中調和后調“不反應”的穩定狀態,《非正式會談》才守住了自身獨有的“留香時間”。
匹配+輔助+團戰=“非正式”十年幕后軍團
“輸在起跑線”上的《非正式會談》靠著自身強勢的內容輸出和逗趣的笑點輔助一路走到了今天,而幕后總自稱“史上最窮”的節目組,又披著怎樣的神秘面紗在掩蓋著其思想上的“富有”呢?據了解,這只幕后軍團自2007年“匹配”組隊起,共同“輔助”完成了湖北衛視《有獎有法》、《世界大不同》、《歡樂喜洋洋》、《我愛我的祖國》和《陽光藝體能》等多個節目的制作。“團戰”十年,這支“有腦”的幕后團隊對于《非正式會談》也是感情頗深,在不久前的粉絲見面會上,節目制作人余晴首次露面便淚灑現場,感謝粉絲、嘉賓和媒體的支持,并許諾,“只要他們想看,只要我們能做,我們也想要永永遠遠做下去。”
在網絡綜藝以“雷霆之勢”霸占綜藝市場的大環境下,《非正式會談》以自身獨有的“穩定性”一步步地走在受大眾喜愛的“小眾之路”上。然而,面對社會持續的快速變化,如今,第三季收官在即的《非正式會談》,新一季又會以何種姿態去征服口味日趨“刁鉆”的觀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