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黃河在河南境內留下了464公里長的蜿蜒足跡,形成2116平方公里的廣闊灘區。黃河滋潤了一方水土,但水患也使這一地區成為全國最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帶之一。目前,灘區居住人口125.4萬,貧困人口就達到了33萬。
這里的父老鄉親數千年來飽受水患、貧困之苦,如何讓他們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讓黃河灘區的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灘區遷建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18日晚,河南衛視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第二季,讓我們跟隨特約記者任魯豫,一起去探訪生活在黃河灘區的父老鄉親,共同見證和感受“搬出來的幸福”。
盼新家:三十多年新房夢
王如衛的家在封丘縣李莊鎮的黃河灘區。多年前他因傷致殘,家庭陷入了貧困,全家至今擠住在三十多年前的老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灘區澇災頻繁,房子早已成了危房。“搬進新家”成了王如衛一家最大的夢想。
“下雨的時候,屋子總是漏雨。如果錯過政府這次遷建政策,這輩子也別想住進新房子。”談到縣里實施的遷建扶貧政策,王如衛感嘆道。眼下,李莊鎮第二、三批居民將開始進行搬遷工作。《脫貧大決戰》特約記者任魯豫跟隨封丘縣李莊鎮黨委書記陳明一起,來到貧困戶王如衛家里,為他解決實際困難,確保讓王如衛一家也住上新房。
“政府來就是為你解決這些問題的,通過這次遷建扶貧項目中給予的各項補助,你們很快就會住進150平米的大房子。”看到王如衛對搬遷新房的費用還有疑慮,陳明書記給王如衛算了筆細賬。有了政府各項補貼、搬遷獎勵等,只要再花三萬五,王如衛一家就能住上一百五十平米的大房子,大大減輕了負擔。陳書記一番話,給全家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看新家:憧憬未來幸福夢
即將遷建的新家工程進展如何,任魯豫和陳明帶著王如衛一家來到了李莊鎮遷建扶貧的建設工地。
轉動的塔吊、懸起的水泥、奔馳的磚車、忙碌的工人。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是遷建項目的二期工程。任魯豫看到,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的過程中,每一車磚、每一袋水泥都由村里派出的村民代表嚴格把關。
不遠處早已竣工的一期工程,現在全部住進了村民。來到村民陳密蘭的家里,寬敞明亮的大三房、現代化的裝修風格,與王如衛破敗的老宅有著天壤之別。任魯豫掏出手機與王如衛視頻連線,將新房的每一個角落都展示給他看,讓病榻上王如衛的一顆心放到了肚子里。
“你能看到他臉上的那種變化,這是希望帶給他的變化。這是祖國給我們的力量,給我們的幸福。”看到王如衛一家幸福的笑容,任魯豫也不禁動容,“這次回鄉進行這樣形式的體驗應該是第一次。我非常認同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這檔節目,它其實還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一次調查。”
李莊鎮村民的新房究竟啥樣?王如衛一家何時能住進新房?10月18日晚21:57,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跟特約記者任魯豫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
住新家:轉移就業脫貧夢
遷建扶貧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住進新房,更要讓灘區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為了讓搬遷出來的群眾“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李莊鎮還為遷建項目配套了吸納群眾就業的產業園區。
已搬進新居的村民陳密蘭告訴任魯豫,不僅以前的房子跟新房沒法比,更讓她最高興的就是搬過來之后,可以在自家門口的制衣廠上班,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陳密蘭工作的新星制衣廠廠長張桂梅向任魯豫介紹說,目前她的制衣廠面積有5千平方米,已經解決了150多名搬遷居民的就業問題,其中100名是貧困戶。以后她還會繼續擴大廠房,增加新設備,擴大業務種類,給家鄉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生活有了奔頭,群眾更有勁頭。為了提高技術,制衣廠員工搞起了縫紉大賽。熱火朝天的激烈場面深深感染了任魯豫,在工人們的邀請下,平日里溫文爾雅的魯豫也坐到縫紉機前,有模有樣地做起了縫紉工。
魯豫的縫紉技術究竟咋樣?搬遷群眾的生活都有了哪些改善?10月18日晚,《脫貧大決戰》為您揭曉,給您答案。
為大家:全面小康中國夢
“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全民實現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在走訪中,任魯豫了解到,李莊鎮目前共有4萬多名灘區搬遷群眾,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要求,將分三期進行遷建。其中第一批群眾已全部搬至新區,第二批工程今年底全部達到入住條件,第三批新區建設今年9月底也準時開工,明年底建成。整個李莊鎮將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遷建扶貧這項宏大的工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遠遠沒有結束,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干部群眾能夠始終團結一心,三山一灘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談到李莊鎮未來的發展,陳書記感覺任重道遠,但也信心滿懷。
全民參與、全面脫貧,10月18日晚21:57,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第二季,特約記者任魯豫將帶您走進黃河灘區,一同分享“走訪遷建扶貧項目”的感受,一起為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喝彩,共同見證“搬出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