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列入“二十世紀百位偉大鋼琴家”的陳薩一路走來,帶著自信、大氣、穩健的臺風,又不掩其音樂才思的靈動光彩,不斷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演出。
從小就被《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領走了”
陳薩曾在深圳音樂廳演奏了《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勃拉姆斯曾說這部協奏曲“不是為小女孩而寫的”,而它長達50分鐘的演出時長及復雜的情感似乎對于很多演奏家而言都是一場考驗。陳薩表示彈奏這首作品的女鋼琴家會少一些,但實際上彈這首協奏曲的男鋼琴家也沒有太多,因為曲子的結構和長度都非常龐大,所以并不是每個樂團都愿意用這么一個長的一個大的比例來安排整場音樂會的節目,因此在音樂會里聽到這個協助曲應該不會特別多,與其他一些的浪漫派作品相比而言。至于最終演奏了這首作品,主要是因為她很小就很喜歡這首作品:“我覺得最有特點就是一開始出來的圓號給人的一種高貴,高遠的召喚,我從小就被‘領走了’,一直很喜歡這個作品,覺得很偉大,里頭有一種很宏大而偉大的東西,我覺得它有時候超越了人類的情感,甚至不是一種局限在自我里的東西,是人和世界的一種呼吸,所以這個作品是包羅萬象的。”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4個樂章非常不同,在陳薩看來,既有氣勢恢宏的片段,比如第一樂章;也有很熱情的,比如第二樂章;第三樂章是冥想式的像一種浩瀚星空里,甚至是漫步云端的;第四樂章是輕快的而完全不負重的,完全洗掉了前三個樂章的沉重,像一只小燕子在春天來了時那種情緒那樣的樂章,所以這對于一個鋼琴家的挑戰,需要在50分鐘里集中調動自己去滿足這種飽和的不同的情緒的需求:一是需要有東西給到,二是有經驗在現場進行調控:“我覺得當時我很享受上一次的演出,來到深圳是頭一天,需要跟其他選手一起排練,雖然時間比較倉促,但合作得還是很好,呼吸和對話感我都挺享受。”
熱愛作品才能更好地去表達作品
陳薩曾說過:“肖邦就像朋友一樣。”曾有樂評人評論陳薩演奏的肖邦“融合了技巧和詩意”,對此,陳薩給出了她的見解,她表示一個演奏家首先需要去熱愛一個作曲家的作品,此外音樂直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演奏家天生能夠感受到多少東西;當然,相關的還有技術層面的,就是如何去表達。陳薩近期在全國有個獨奏會巡演,到了9月份會在深圳開獨奏會,在獨奏會上會演奏整套德奧作品,上半場是貝多芬的作品,有他的奏鳴曲,還有他的32首變奏曲和幻想曲;下半場是舒伯特的晚期的第二套四首即興曲,非常好聽有旋律。“當然這些作品和肖邦、德彪西在學習和感受的過程是不一樣的”,陳薩說:“德奧著作品需要講求和聲和結構的東西,是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很多時候在如何表達感情這里是需要有一定的‘遵循什么更重要’的這種思考和選擇。”
將生活的積累放到沉淀到藝術中
有媒體報道,陳薩在演出最多的時候,一年有上百場,而之后刻意減少了,而到了現在,已經減少到6、70場的狀態:“這對我來說是正常的或對我來說是比較舒服的一種狀態,盡管在這種狀態下有時也不能非常嚴格規定在這個時間只接多少場,肯定也做不到這樣,而有時也會面臨不同的倒時差的問題,有時甚至不能去想時差的問題,所以有時在面對這種諸如此類的這種生活的困難上,有時是需要用熱情來戰勝和克服的。”
在沒有演出或演出完的時候,陳薩是很愿意去逛博物館的,她覺得博物館信息量很大,每一幅畫或某些臨時的展都會有一個主題,策展人會給出很多文字資料,完全像上課和學習一樣,非常有意思,學習不同藝術家,不同的畫家和他同時期的一些東西,他們是怎樣地互相受著影響:“我試著摸索出一些新的啟示。”陳薩說。
對于陳薩來說,一個藝術家的成長是各個方面的積累,有文學上的,有其他觸類旁通的藝術門類的,有繪畫、建筑,其他音樂類別,完全不局限,陳薩還表示:“我認為還有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種真切的東西,包括自己經歷的喜怒哀樂,所有東西都能使人更豐富,更有血有肉,在這個過程中,碰巧你是藝術家的話,也是一種成長。”
2017年,陳薩將會在她的【萬有音樂系】陳薩2017年獨奏會巡演中帶我們領略貝多芬與舒伯特的音樂魅力,在節奏的轉換,旋律的跳躍中感知他們浪漫澎湃的情懷。巡演城市還有長春、昆明、重慶、蘇州、寧波、南京、武漢、深圳、廣州等城市,相關票務信息可登陸聚橙網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