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中午時間段,周冬雨分別在12:10和13:57用她的iPhone 7 Plus發了兩條微博:
這個行為在微博用戶看來,實在沒有太多出乎意料之處,因為她在宣傳新片《喜歡你》,周冬雨每天都會更新微博,平均一天兩條,寥寥數字,幾張貼圖。
但對于周冬雨本人來說,似乎這一天意味有著些許不同。因為她在知乎發表了屬于她的第一篇千字回答:
該回答瞬間就引來巨大流量,到目前為止該回答收獲了12195人次的贊同,并被知乎官方收錄到《知乎周刊》。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當事人出面作答,是最好的答案。”
雖然沒有得到這個答案的具體瀏覽量,但這個成績肯定符合了對新電影做宣傳的KPI,可以說周冬雨給經紀人交上了一個完美的答卷。
很顯然,周冬雨是個會玩知乎的人,在她注冊近5個月以來,她在社區里提問:暖寶寶可以用到5-6月份是什么體驗?得到了知友們的熱心解答。她還會在各種除電影之外的問題上,放飛自我,用盡腦汁去作答。憑借著這樣的活躍度,短時間圈粉近20萬知乎網友。(你要知道,在知乎搞定網友,可不是件容易事。)
除了周冬雨,明星們在知乎里完成“業績”,放飛自我的還有很多,如果按照派系來分的話,明星們可分為:
日常派(時常會有知乎動態更新):張譯、瑛子、萬茜、周冬雨、李亞鵬、楊瀾
宣傳派(新電影上線、新專輯上線來知乎發長文解析):徐崢、徐靜蕾、羅大佑
學術派(專業細致的長文解析):崔健、郎朗、詹俊
潛水派(浮潛到基層中去,突然回答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佟大為、韓寒、張若昀(小號潛伏的很深)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匿名明星在這里活躍。那為什么是知乎成為了明星們“放飛自我”的陣地呢?
一、 渠道不再為王,學會溝通才是方向
在新媒體行業還沒有被資本、營銷手段占據的那幾年,明星藝人們想要改變、建立自身形象,只能通過作品、傳統媒介來對外講話。一場春晚、一份報紙、一個黃金時段的TVC就能足以俘獲無數人的心。現如今,新媒體時代都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微博、微信、知乎、B站、秒拍、美拍以及數不勝數的直播平臺,這些溝通渠道都不再是一家獨大,每一個都是各有各屬性,粉絲更是大有不同。
以90后網民為代表的新生代群體有著巨大的發聲權,而他們又富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性格,根據不同的性格被散落在各種不同屬性的平臺內,形成了無數種渠道。
如果說,品牌為了找到潛在用戶而選擇與粉絲溝通的渠道,并下大力氣做運營,那明星們自然也是同理,因為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年代,都沒有今天這樣,明星就如同商品一樣。被消費、追捧、遺忘。他們更需要源源不斷的粉絲,來支撐事業的發展。明星們想要影響到什么樣的粉絲,就去選擇哪種平臺。
選擇還算簡單,但難的是:無論選擇哪種渠道,卸下偶像包袱,真誠對待粉絲,才是當下最聰明的做法。
就比如在知乎的明星們,全都卸下了 “明星”的光環,用演員、歌手等職業人的身份來和知友溝通,大家也更直接的和他們探討、切磋。加之平臺里的網友大都不盲目崇拜、喜歡真實特色的個體,他們多數素質較高、理性,明星們可以暢所欲言;這也造就了知乎這個靈魂溝通的天然場所。于是明星與知乎網友就這樣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二、是靈感繆斯、更是情感宣泄場
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敢于“拋頭露面”的明星們,知乎還是個名副其實的“明星暗網”。這里隱藏著大量的“明星足跡”,有的匿名發言,有的被知乎網友們逐漸拔出水面。
這是在知乎的一個問題《做明星是種怎樣的體驗?》該問題已經有了3130個回答,并獲得了33497809的閱讀量與77833人次的關注。這個問題就像是場無窮無盡的電影,道出了生活百態。
有時候它像是一場“猜猜ta是誰?”的游戲:
回答者多數為匿名回答,講的又都是曝光明星私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事,自然會引來大猜想,網友們根據回答里的蛛絲馬跡找出答主的真實身份,猶如一場真實的偵探游戲,好生刺激……
有的匿名明星是撫慰網友們的種種煩惱,如同小說《解憂雜貨鋪》的浪矢爺爺,工作之余就會在回答下面回復知友,說說心里話。
在匿名明星道盡自己的辛酸苦辣后,都會有大量網友去支持、鼓勵、傳遞正能量:
知友在這里鼓勵匿名明星,匿名明星在這里解憂知友。論這世界有多冷酷,在這里都將被溫暖以待。當然,想罷包括知乎官方在內,也沒人知道這些“匿名明星”的真實身份,究竟孰真孰假,在這樣一種社區氛圍內,都顯得不再重要。
無論匿名的到底是誰,這里都給了世界一個溫暖的懷抱。
另外,明星在這里將獲得:靈感繆斯,這就要歸結于知乎社區內,存在大量藝術類話題,是不折不扣的創作靈感的資源庫。并且各個行業專業知友眾多,分享的經驗對明星塑造不同形象的角色起到了一定的幫助,有趣的故事也為從事創作工作的明星們提供了大量的靈感素材。
三、互聯網的下半場,明星們手里的重要武器
知乎這個平臺從來不是微博的假想敵,它并沒有從微博掠奪走一分一毫的用戶量。時至今日,微博還是那個日活3.4億(數據來自2017新浪微博Q1財報)的中國第一大SNS社交平臺。
但知乎與微博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對于明星們來說從產品、用戶、內容、形象、影響,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圈粉工具”。
雖然微博已經脫離了140字評論的局限,但沒有明星(經紀人)能夠允許自己在微博里展現自我(話癆or知識淵博的一面)。讓看客們難免感覺到的更多是“工作需要、經紀人打理”的冷冰冰的一面。
微博的快是知乎難以企及的,它是個快速消費的世界,無論是IP、二次元、小鮮肉,都是在娛樂至死的大背景下的產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星始終都是大眾消費的對象,并且明星包袱又難以甩掉。
知乎的慢是微博不能比擬的,它是個慢速沉淀的世界,大量影視相關的問題可以供明星們來做“本尊回答”,一次謙卑、敬意十足的長文回答再加上“公眾人物”的光環加持,想必改善、塑造、提升形象的工作輕而易舉的就能完成。還能順便為自己的作品做免費宣傳推廣,并且回答內容可以無限期存活下去。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明星,會選擇自己來知乎作答(類似張譯等演員),也會有經紀人推薦明星來這里推廣新作(類似徐崢、徐靜蕾等導演)的原因。
知乎、美拍、秒拍、快手等為代表的新社交溝通平臺正在逐漸與玄冥二老(微博微信)拉近差距,就如微博CEO王高飛對前兩天知乎推出的“想法”功能發表見解:“互聯網上半場是各做各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發現適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互聯網下半場已經悄然拉開序幕,這些聰明的明星都正在摩拳擦掌,你們看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