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沐太息專訪
采訪沐導的時候,他剛盯后期回來,雖然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但依然滿臉倦容。他說,做導演,就像是自己在生孩子,你必須陪伴他出生,陪伴他成長。他正為自己的新作《克塞之戰》而忙碌。
(導演沐太息)
沐太息原名劉沐強,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和導演專業,并且做了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沐太息在大學之前是位軍人,對于他來說,拍電影和行軍的差別并不大。都是一場戰斗,都是一次調兵遣將的過程。深信自己是帥才的沐太息,在2005年的時候,憑借著一部實驗短片《槍火啟示錄》斬獲了各大電影節的大獎,引起了業內的注意。在之后的漫長時光里,他卻一直在做“將”,他做過電視節目、真人秀、電視晚會等節目的編導,也做過電視劇、院線電影的執行導演,卻再沒有自己指揮過一場戰役。但是在他的內心中還是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欲望,常年做教師的經驗,也給了他深厚的理論基礎,直到2016年的《驚聲尖校》,他開始將自己的想法表達,輸出自己的思想。
專業團隊“沐家軍”,《克塞之戰》再現超級英雄
電影從來都是團隊合作的產物,作為導演,沐太息必須兼顧一切,合作默契的團隊,技能提高效率,也能方便導演更好的指揮。沐太息有著自己的“沐家軍”。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伙伴,要不就是自己的學生。因為在自己當軍人的日子里,體會到了軍人的擔當和團隊合作,故而取名“沐家軍”。也希望團隊能夠有軍人般的集體榮譽感,做事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導演作為團隊中的“帥”,既要有把控全局的眼光,也要有隨時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必須有人員搭配、協調組織的能力。每一次的行動,都如行軍戰斗般,需要深思熟慮。
克塞之路一波三折,導演理論實踐雙重保障
《克塞之戰》便是他深思熟慮后的新作,目前正在緊張的后期制作環節,不日將于大家見面。《克塞之戰》的想法產生于2013年,最初的名字叫《克塞帶我去看海》,是一個溫馨、甜蜜、小清新、小文藝的故事。沐導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將克塞這個超級英雄再度從70、80兩代人的記憶里喚醒并同時希望90后、00后兩代人了解過往的故事。劇本很精彩,與投資人的交談也很融洽,合作之路卻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整個過程一波三折,合作的投資者也換了好多波兒,直到2017年6月《克塞之戰》才在秦皇島正式開拍。故事也由小清新、小文藝,變成了“類喪尸”的末世題材。
我開始以為這種表現風格的巨大轉變,一定會讓一位創作者惱火不已,但是沐導沒有。他說他接受好的建議,并且愿意為市場和觀眾提供更適合的手法,但前提是他作品的內核不變。對他來講,商業片和文藝片的界限,并沒有那么分明。“文藝片的內在沖突多一些,觀眾在欣賞的時候,內心感觸比較多,商業片則是外部沖突比較多,觀眾欣賞起來十分過癮。但真正的好電影,你是難以去界定的。比如,諾蘭導演的大部分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也好,《星際穿越》也罷,不太好分辨”。或許是因為他常年教書的關系,沐導的理論知識非常的豐富,大部分電影中所探討的存在主義及人性情感,他都能很清楚的幫你做出闡釋。據說,《克塞之戰》中,也會這類的哲學思想的探討。“我們在談論一部電影時,覺得它很low,是因為他不真誠不走心,沒有情感或情感很假,建構不成熟;當我們說一個片子很悶,不好看,是因為它的外部沖突不夠激烈,不夠過癮,不能調動我的腎上腺素,有很多好的電影,他兩者其實是有平衡的”。
(沐太息在片場)
《克塞之戰》講述英雄救世,導演死磕邏輯根源
《克塞之戰》講述了2020年全球人類迎來了一場末世災變,因為某種新型病毒的擴散,導致人類集體失憶,世界進入了混亂無序的“失憶紀元”的故事。沐導把他們的影片稱之為“類喪尸”末世題材,為了創造符合基本邏輯根源的故事和“喪尸”,他翻閱了大量的典籍,找到了讓本片立足的邏輯根源——一場小白鼠的電擊實驗,一個日本的科學家通過電擊,讓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受傷,導致小白鼠失憶。這成了《克塞之戰》里喪尸出現的邏輯根源,科學家們為了攻克阿茲海默癥、抑郁癥等人類大腦頑疾,而在做人腦實驗時,發生了病毒變異。《克塞之戰》里的“喪尸”也和其他“喪尸”、“僵尸”有著根本的不同,他們稱為“噩魅日亞克”,是英語醫學單詞為Amnesiac(失憶癥患者)的直譯,簡稱“噩魅”。 “噩魅”其實是一種失憶癥的病發狀態,他們狂躁抑郁,暴力傾向嚴重,更可怕的是他們擇人(腦)而食。
在被無數人吐槽中國人缺乏想象力的時代里,你很難再聽到一個創作者跟你講邏輯,講來源。似乎想象力,就應該是天馬行空,喪尸就是要咬人,而一個人有超能力之后,所有的事情就都可以完成,邏輯敗給了想象力。沐太息,恰恰不是這一類的人,以至于《克塞之戰》中,“噩魅”的造型,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參差不齊的牙齒,竟然是為了咬開頭蓋骨而自然進化。為什么要咬頭蓋骨,是因為“失憶”病毒要繁衍,必須進入大腦的海馬體中。邏輯根源對于沐導來講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他看來,一個沒有邏輯根源的想象是空洞的站不住腳的,也無法讓觀眾相信,進入這個想象的世界里。
《克塞之戰》或將登陸銀幕,渴望認可,也不懼批判
目前,《克塞之戰》的播放平臺,還只是打算在網絡上試水,但是有過院線電影執行經驗的沐太息,也有心將《克塞之戰》打造為一部院線電影,對于他來講,最大的阻力是自己。作品能不能達到院線電影的水準,他自己內心是有評估和要求的。拍攝剪輯出來,能不能像原劇本一樣精彩,與想象有多大的差距,在成片出來之前,他的內心也是打了問號的。他也很清楚,成品做出來,到挑剔的觀眾手里,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存在。面對這些聲音,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他渴望得到認可,但也不懼批判和質疑。早在拍《槍火啟示錄》的時候,他就給自己立下了“以影像為槍,思維做子彈,拍風格電影,講電影風骨。”的座右銘。對他來說,他就像一個帶槍的導演,他不怕批評,卻害怕自己不再進步,不再有表達的欲望,槍(影像)就是表達欲望的方法。
(沐太息現場指導)
《克塞之戰》還未問世,也無法確定他最終的結果。對于一位電影的創作者來講,他必然承擔了我們所不知道的苦難,如果是一場戰爭的話,希望沐太息為首的“沐家軍”能夠打贏這一仗,給自己一個滿意的成績,也給觀眾一次完美的觀影感受。也相信沐太息能夠不斷成長,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