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在經歷了上半年的一片慘淡后,終于迎來了五一檔的春天。《記憶大師》、《拆彈專家》、《喜歡你》、《春嬌救志明》四部電影幾乎勢均力敵,都是類型清晰、陣容強大、品質穩定之作。從4月28日的首日戰況來看,《記憶大師》在排片上占據了先機,這也證明了市場對陳正道導演這部新片的信心。
這種信心首先源自于三年前《催眠大師》的成功。當時的電影市場最熱的是《致青春》、《小時代》這樣的青春片,懸疑片幾乎是乏人問津。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催眠大師》硬是靠著不俗的品質拿下了2.7億票房,這其中當然有監制兼主演徐崢的金字招牌作保障,也讓觀眾記住了80后導演陳正道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催眠大師》的成功對國產類型片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以往國產懸疑片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故弄玄虛、漏洞不斷、制作粗糙,但《催眠大師》用嚴密的邏輯和意外的反轉證明了“高智商”不再是好萊塢的專利。
從《催眠大師》到《記憶大師》,陳正道導演敢于再次挑戰觀眾的智商,不僅在懸疑片的類型之上融入了“軟科幻”的概念,還設置了多重反轉,把“誰是兇手”的答案保留到了最后一刻。對于喜歡懸疑片的觀眾來說,這一次的謎底更加出人意料,觀影過程也更加緊張、刺激,幾乎沒有給人喘息思考的空間。
其實,記憶刪除、重置、互換的“軟科幻”設定并不新鮮,《記憶碎片》、《暖暖內含光》等好萊塢影片都曾對此有精彩的演繹,《記憶大師》中的夢境更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盜夢空間》。不過,陳正道在類型片的本土化上也做出了成功的嘗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甚至婆媳關系這些社會話題的引入,讓《記憶大師》成功地接上了地氣。
《記憶大師》不僅是對觀眾“猜謎”能力的一次挑戰,也是對演員演技的一次挑戰。黃渤再一次為我們送上了教科書式的示范表演。他飾演的作家江豐陰差陽錯地被植入了兇手的一部分殺人記憶,這就給黃渤的表演提出了四個層次的要求。首先是作家江豐本人,其次是以兇手的身份回憶殺人片段,第三層更有難度,是以江豐的視角進入到兇手的回憶中,旁觀“自己”殺人的過程。最后一層,由于植入了兇手的部分記憶,江豐的性格逐漸被兇手所影響,這一點,黃渤只用了一個眼神就表現得相當到位。此外,段奕宏、徐靜蕾、楊子珊、許瑋甯、王真兒等演員也都展現了各自的最佳狀態,這更讓人對陳正道導演選擇演員和調教演員的能力不得不服。
回顧陳正道導演的成長經歷,可能會讓人有些驚訝,這個年輕的80后導演已經拍了八部長片,并先后入圍過威尼斯和釜山電影節。和很多臺灣青年導演一樣,他拍出過《盛夏光年》這樣的文藝小清新,北上之后,他又交出了《幸福額度》、《第101次求婚》兩張商業答卷。即便是《催眠大師》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之后,他還能勇敢地嘗試喜劇科幻題材的《重返20歲》。這種不斷打破自己、挑戰自己的勇氣,確實難能可貴。也正是在文藝和商業的不斷博弈之中,讓陳正道逐漸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類型片之路。
前幾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馮小剛導演曾發表過一番“同情徐崢寧浩”的言論,認為他們現在的創作已經被票房綁架了。徐崢不得不和“囧”系列較上了勁,寧浩似乎也難以逃脫“瘋狂”的桎梏。這樣看來,沒有早早進入十億級導演俱樂部對陳正道來說倒是一件好事,不用為了迎合市場搞什么票房競賽,反倒能把真正的精力用在挖掘自己的潛能之上。對于這樣正處在成長期的導演,我們不應該早早地把他捧成什么“大師”,而是應該給他更多的創新空間甚至是失敗的機會,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能更勇敢地挑戰觀眾、挑戰演員,也挑戰自己。
文/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