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網絡電影,一種可以由導演為中心,導演身兼制片人、出品人的新型電影在中國的網絡中,以高調的方式出現,在中國的電影產業出現怎么一支生力軍。它的出現,讓我們想起了歐洲的作者電影。
作者電影的理論,起源于歐洲,爆發了“法國電影新浪潮”,又在20世紀70-80年代被帶入香港、臺灣,引發了“香港電影新浪潮”、“臺灣電影新浪潮”。在這些新的電影理論主張下,一批新興電影人利用當時的社會資源,創作出一大批劃時代意義的新型電影,為當代中國電影樹立了標桿,塑造了典型。
在A.阿斯特呂克的《新先鋒派的誕生:攝影機──自來水筆》一文,主張“電影創作家要象作家,用自己的筆寫作那樣,用自己的攝影機去寫作”。這樣,電影作者論誕生了,引發了20世紀50年代歐洲的著名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到來。在期間,電影作者論闡述道:“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應當是導演。影片應當明顯體現導演的個性,導演應當象作家一樣,通過他的所有作品表現他對生活的觀點。一個導演的作品的價值是由他一貫表現出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所決定的。”這是一種電影的創作主張,它正好與好萊塢電影形成一種宣明對比。它要求導演完全的被解放出來,不僅僅是電影生產線的一員,而應該從劇本開始,直到拍攝完畢進入后期制作時,導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圖和想法表達作品的思想,與好萊塢電影相反,不受控于制片人、投資人,而這樣的導演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向觀眾表達什么,展現什么。
在當代中國電影乃至全世界的電影產業中,導演獨立創意、獨立創作的思想,在當今電影界中已經廣泛使用。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電影的數字化、高清化已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尖端科技了,這也意味著“中國電影新浪潮”的現象已經出現。
在當今網絡新媒體時代,雖然電影的分級制度在中國還沒以法律形式出現,可是現象已經發生。傳統的院線電影,在影院上映周期完畢后,大多數又到視頻網站進行付費觀看,這又為院線電影提供了“第二次上映的機會”。“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改變了人們的觀影習慣,手機、平板電腦,成了新型的主流觀影工具,這些都促使著網絡電影的蓬勃發展。
特別是2014年到至今,在中國盛行的網絡電影,為電影工作者創造了低成本制作,低門檻發行的條件。不光是新生代的電影工作者,電影名流,還包括一大批電影愛好者,也加入其中,這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網絡電影制作周期短,回報高的特點,吸引眾多的各行業商家,跨行業投資網絡電影。同時,眾多的視頻網站的發行平臺為其起到支撐作用。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當今階段最好的局面,原創電影產量大增,這和歐洲早在三四十年前,拍電影就像寫小說那樣容易,只有大制作與小制作的區別罷了。
電影市場的開放和政策鼓勵,使得電影表達的中心思想更加的自由、隨意。網絡電影平臺審核的寬松形式,使得不少網絡電影作品在思想、意識上,走著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的“擦邊球”,亞血腥、亞暴力、亞色情、亞迷信的劇情內容,在網絡平臺鋪天蓋地呈現,這些內容,成了網絡平臺審片者的“基本標準”,也成了當今網絡電影生產所需的必要“亮點”。
作為中國一個新時期的電影來講,特別是可以被人們稱為“新媒體電影”的新生媒體介質來剖析,“新媒體電影”的思想性應當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倡導的精神形態。在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提到“提升國民文明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這對于當今的中國人來說,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直接影響了社會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氣質。
對于“電影”這樣宣傳介質來說,宣傳、告知觀眾什么,會直接影響受眾人群的對社會形態、社會行為的認知標準。因為當代社會的人,從小看著電視、電影長大,一部分重要的人生觀、認知度都會受到這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大多數受眾人群,已經被某些影視作品內容所影響。因此,作為一種新型宣傳媒介的“新媒體電影”的“作者”來講,就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盡可能的在符合廣大受眾觀影習慣的基礎上,表達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作者”態度與和諧社會、利于社會發展的觀點。通過鏡頭語言、影視特效、新電影類型,展示、體現當代中國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傳承中華優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在新媒體時代的中國,網絡電影(新媒體電影)、網絡劇、微電影形成了網絡媒體的主要形式、結構,構架了網絡文化的主體。那么,我們做電影類型論來講,交叉式的類型或者多種類型合一的形式結構,成為現代電影風格的主流,比如傳統的愛情電影,一般只講男女主角的愛情,而一旦變為網絡形式的結構,我們現在通常就會愛情+喜劇+武打,多種類型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視聽焦點。就是因為網絡化的產生,也會造成這樣混合式類型的影視作品,出現了大量抄襲、模仿、換位經典電影作品或者熱映院線電影的現象,這些內容屬于杜撰、盜用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然而,這些屬于違反《版權法》的內容,在當今的網絡影視中大量出現,而且很多還是抄襲好萊塢的金典。
對于這樣的抄襲、盜用、模仿的創作行為,我們應該杜絕。對于當今的網絡影視人來說,只有不斷提高自身修為,不斷學習新的影視知識,提高個人文化素質,這是當前網絡影視人必須做到的事,再加以拍攝大量的實驗短片,才能做出有特色、有藝術、有市場、有點擊率的網絡優秀作品。
在當今21世紀新中國的今天,國家對影視文化產業支持力度加大,創作的重視程度提高,同時電影制作數字化生產的推廣普及,電影生產資本大大降低,電影融資環境更加寬裕,投資形式多樣化、豐富化,表達思想內涵的言論空間更加的自由的形勢下,網絡電影(新媒體電影)的“作者”更應該利用這些優勢條件和社會資源,創作出優秀、高品質的網絡原創作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推動正確的娛樂、輿論趨勢導向,文化生活環境。
在如此優越的社會環境下,網絡電影(新媒體電影)的作者更應該利用這些優勢,創作具有劃時代意義、有涵養的電影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既有“快餐式的視覺效果”,又有思想上的“精神糧食”,同時,將娛樂與藝術完美結合,將商業模式與藝術手段相融合,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給受眾帶來視聽享受,讓我們的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有了這樣優秀的原創電影作品,會大大提升華語電影在全球電影界的影響力。這意味著在中國掀起的“中國電影新浪潮”由網絡電影開始了,到來了。
2016年,《中國電影促進法》誕生,這是中國首個關于電影的法文條規。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網絡電影的制作、發行有了明確的規范,在中國施行電影審查制度,正式的以法律的方式適用于所有的影視作品的拍攝、發行、出品,這對“中國電影新浪潮”的順利展開,加以了法律保障基礎,也鼓勵著網絡電影這一普及化的網絡媒介,有了健康、正常化的發展,也使得中國的電影產業更加的正規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