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家王莉飾演“第五代江姐” 空政文工團民族歌劇《江姐》全國巡演在即
江姐,這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早已深植進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記憶,她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宛若磐石的理想信念更是感染著無數中華兒女的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11月16日至12月2日,為傳承紅色經典, 中國人民空軍政治文工團大型民族歌劇《江姐》將在四川攀枝花、成都、內江、廣安巡演,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將領銜飾演“江姐”。作為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王莉自2007年在國家大劇院的首演及全國近150場巡演后,這次將以更為純熟的技藝,將這部具有英雄氣概的經典歌劇再次呈現給巴蜀兒女們!
作為“80后”的女高音歌唱家,剛從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畢業的王莉在校期間便獲得了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藝術歌曲大賽的金獎,從而被空政文工團特招入伍,成為了中國音樂學院歷史上第一個在校期間就被空政錄取的學生。2004年夏天,王莉代表空政文工團參加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并不負眾望地斬獲了美聲職業組金獎,這也是空政文工團第一個金獎。
空政文工團第五次復排的歌劇《江姐》可以說是王莉光彩熠熠的履歷中濃重的一筆——廣大觀眾真正認識、了解和喜愛王莉也正是通過這部經典民族歌劇。
對于每一位經歷紅色年代的人來說,《江姐》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征;而對于“80后”的年輕一代,江姐的形象則更多被符號化了,她更多地成為了“書本上的女英雄”,這個女英雄鋼筋鐵骨、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神一樣地存在。同樣作為“80后”,王莉詮釋的“江姐”卻是“去臉譜化”的,甚至更為“人性化”和“女性化”。她認為新的時代要有新的審美,塑造一個符合21世紀年輕人欣賞習慣、更為人性和生動的“江姐”是特別必要的。
其實,在1964年,最先將小說《紅巖》中有關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劇舞臺的除了空政文工團,還有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老先生。閻肅作為第一代歌劇《江姐》的編劇,時常告誡文藝工作者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任務,創作出更多與時代同步的“接地氣”的作品。因此,王莉旨在塑造一個有血有肉、“接地氣”的江姐也正是順應了新時代的潮流。
“江姐除了對黨對革命信念的忠貞不渝,還有對丈夫和孩子家人間的摯愛。我相信這是合理的人性體現。渣滓洞紀念館的老館長給我講過,“江姐知道丈夫死訊后,幾乎成了祥林嫂,逢人便講她與丈夫的親情,講他們的往日恩愛。”這更堅定了我的想法,”王莉這樣說。在數遍翻讀原著小說并考察革命舊址后,這個在人們眼中形象最不像江姐的王莉突破性地轉換了以往人們對江姐的認知角度,在表演中不僅賦予了角色堅定的革命意志,更還原了江姐溫婉柔美的女性內核。
在唱法上,王莉對歌劇《江姐》亦有突破——她不僅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用美聲唱法演繹江姐的歌者,更旨在追求“美、民、通”各唱法間行云流水又暢快淋漓的演繹和轉化。面對當今國際上“美聲唱法時尚化”的潮流,王莉懷揣著對母語演唱難舍的深情,用美聲的科學發聲方法演繹著不同的角色和作品,十來年嘗試走“時尚美聲”的道路!在歌劇《江姐》中,王莉更是用美聲和民族唱法巧妙融合的方式和通俗的演唱語氣,極富感染力地刻畫了江姐角色的各個層面,讓這部紅色經典煥發出了現代的活力!
劇里,王莉有傳承美聲,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感;劇外,王莉更是公益事業的忠實踐行者。被中華慈善總會評為慈善大使的她,自2006年起曾數次為殘疾人運動會、抗震救災、希望小學捐款。4年前,因公殉職的《聚焦三農》的央視記者翟樹巖的事跡深深打動了王莉,在多方努力下,王莉和翟樹巖的女兒翟鈺發起了“紅梅女童關愛行動”,此行動旨在對大涼山深處的艾滋遺孤組成的"大涼山棟梁班”進行捐助。如今,捐助已進入了第二個年頭——捐助在繼續,大愛將延續,紅梅精神必將代代傳承!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當《紅梅贊》的旋律緩緩響起——讓我們共同期待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的經典歌劇《江姐》在蜀地的巡演,讓我們共同見證江姐精神在這方紅色的土地上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