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妞電影”上個世紀90年代在好萊塢風生水起,在國內以2009年《非常完美》為興起點,迅速涌現一大批同類型的電影。無論是跟風還是獨創,這些以年輕女性為主視角的影片,經過了市場的“試煉”,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但無一例外,太多雷同的元素已被玩遍,隨著觀眾口味的挑剔和審美疲勞,國產“小妞電影”將何去何從呢?
開篇:電影學界多把劇情比較輕松浪漫,以女性為核心,男性充當配角的愛情電影稱為“小妞電影”(chick flick),與“爺們電影”(Lad Flick)相對,又稱“小雞電影”。它以關注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的愛情作為核心主題,目的亦是為吸引盡可能多的女性觀眾,“強調主人公的感情追求和個性展示”,故事年輕時尚,都市感十足。
勞拉·穆爾維曾經在她《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里拋出這樣的概念,認為銀幕中女性的形象是男性凝視下的客體。隨著美國60年代民權運動、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的興起,女性主義電影也一度成為引起學界矚目的新課題。
現代女性不僅思想獨立,經濟能力也漸漸能與男性比肩,放到電影界,這種能力日益顯現其重要性:女性已經成為這個龐大市場的消費主力,左右其格局方向。
如果說電影本質上是一場夢,那么女性愿意看到更多以自己為主視角的夢,無論這個夢是荒誕、惡搞還是恐懼,只要能滿足她們潛意識里“找到自我”的渴望,喚起她們內心的激情,都能得到不錯的市場反響。小妞電影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應運而生,而且附屬著越來越高的期待,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小妞電影在市場上吸金能力已毋庸置疑,它的另一項魔力是能捧紅明星:好萊塢有黃金時代的奧黛麗·赫本(《蒂凡尼的早餐》)、好萊塢大嘴美女茱莉亞·羅伯茨(《風月俏佳人》)、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律政俏佳人》)、美國甜心梅格·瑞恩(《西雅圖夜未眠》);國內典型的“小妞專業戶”白百合(《失戀33天》)、倪妮(《等風來》)、王珞丹(《宅女偵探桂香》),隨著小妞電影的興起,很多大牌女明星也想在這塊甜點中分羹,范冰冰(《一夜驚喜》)、章子怡(《非常完美》)、周迅(《我的早更女友》)均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但是,從最初的被市場遺忘到現在的“一妞當紅”,太多的雷同元素被翻炒,小妞電影雖市場不錯,但創作漸漸顯現疲軟態勢,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今天小編主要從好萊塢小妞電影和國內小妞電影的發展概況,來展現兩個不同的“新小妞”電影走向。
好萊塢篇
零星出現到小妞雛形
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蒂凡尼的早餐》被普遍認為是第一部“小妞電影”,但在好萊塢,“小妞電影”很早就零星出現。
好萊塢巨星秀蘭·鄧波兒在童星時代主演的電影可以零星窺見早期“小妞”形象:樂觀開朗、陽光健康,即使身處社會底層,但靠著善良堅強以及溫暖人心的性格得到大家的喜愛,在那個金錢短缺、工作難找的頗具挑戰的時期,秀蘭·鄧波兒用她的歌聲、舞蹈、甜美的微笑和天真無邪的性格點亮了美國人的生活。
1939年的《亂世佳人》把女性主角“郝思嘉”塑造得非常成功,足以成為早期女性主義代言人:自信自我,獨立善妒,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自私狡猾,但又不得不讓人欽佩,她身上散發出的堅強勇敢,追求愛情的激情很能激起共鳴。
從1954年的《龍鳳配》,天真單純的女主角經過磨練最終收獲了愛情;《窈窕淑女》中的賣花女飛上枝頭做鳳凰,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小妞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它們已經初步具備今日“小妞電影”的雛形:一個詼諧的獨立女性,對夢想和浪漫愛情的追求,也有時尚與物質的因素。諸多的女性形象也被成為早期的“小妞”。
“小妞”成型掀起粉紅風暴
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和女權主義的興起,這些以女性為主的電影開始大規模出現,并真正形成了現在大家所說的“小妞”電影。
小妞電影直接來源于浪漫喜劇,如《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但又不是單純的喜劇:它更反叛和樂觀,充滿了滑稽和鬧騰的幽默。比如《賤女孩》,就是一個現代女孩追求自我,展現自我的鬧劇,充滿女孩之間的勾心斗角,還有莫名其妙的的瘋狂混亂。
“小妞文學”的繁榮直接推動了小妞電影的發展,如海倫·菲爾丁的小說《BJ單身日記》改編成同名電影后大受歡迎,制作成本僅26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竟達到了2.8億美元,它的續集更是達到了讓人覺得離譜的5.4億美元。隨后,同類型的小說被大量改編為電影,其熱度不亞于現在國內網絡小說改編熱潮,如《一個購物狂的自白》、《時尚女魔頭》等,均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全球聞名的《律政俏佳人》,制作成本才18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卻狂收1.4億美元,讓制片方賺了個盆滿缽滿。其續集的票房收入也達到了1.2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小妞電影”之一。
幾部“小妞電影”的名利雙收,讓好萊塢片商也逐漸重視女性消費群體,看準時機,推出多部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小妞電影”:針對高中生的《賤女孩》、《足球尤物》、《灰姑娘的玻璃手機》;針對都市女性的《時尚女魔頭》等,以女性為絕對主角的電影在好萊塢掀起了一股粉紅風暴。
大格局史詩級小妞時代
隨著類型片的的日益強勢、漫威漫畫電影在全球的流行,傳統的好萊塢小妞電影市場也被擠壓。最近幾年的好萊塢小成本小妞電影也不見當年的輝煌,近期值得一提的也就只有《完美音調2》這樣的音樂歌舞類電影。難道好萊塢的“小妞電影”已進入瓶頸期?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充滿野心的好萊塢電影人絕不可能輕易向市場妥協。
近幾年的好萊塢小妞電影不見盛景只是表象,好萊塢的造夢者們早就把小妞推向更為神圣的位置:小妞不僅能主宰自己的命運,還能主宰一個種族甚至是全球的命運。
2008年的黑馬電影《暮光之城》把停留在傳統小妞電影思維的榆木腦袋敲醒了:
《暮光之城》究竟有多賺錢?《暮色》3.9億美元(成本3700萬美元),《新月》7億美元(成本5100萬美元),《月食》6.98億美元(成本6500萬美元),《破曉(上)》7億美元(成本1.1億)。
雖然很多人把《暮光之城》歸為青春電影,從本質上說,它也可算是一部新型的“小妞電影”:女主角貝拉在現實里原本也是平凡女一枚,勇敢追求愛情進入吸血鬼家族,從而陷入狼人、吸血鬼以及各個族群之間的爭端,但她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勇敢堅強、無私奉獻以及蛻變成長都是新世紀女性內心的自我訴求。
同樣的,在全球大獲成功的《饑餓游戲》也是大格局“小妞電影”的典范:不再把故事局限在小女孩談情說愛,而開始了女性成長和冒險的主題。誰能想象,一個以女性視點為主導、女性為主體的電影,也可以講述一個宏大的、史詩級的故事?事實證明,獅門公司的這次嘗試是完全成功的。
很顯然,好萊塢已經把“小妞”架構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把小妞融合史詩、魔幻、科幻、冒險元素,以滿足女性消費群體更高的精神需求。
國內篇
國內的小妞電影不屬本地“土生土長”,而屬舶來品。所以起步較晚,發展還處于初步摸索階段,所以小編今天就主要談談國產“小妞電影”進化史。
小妞電影從2009年開始出現在國內電影市場,從首部小妞電影《非常完美》到最近一部的《浪漫天降》,小妞電影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依舊強勢。
電影題材:從單純的愛情延伸到成長
國內第一部“小妞電影”《非常完美》講述的就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女主角蘇菲,為了挽回“變心男友”做了一系列瘋狂又單純的事情,期間穿插著友情的支撐、搞笑的情節以及綠茶婊的勾心斗角,最終女主角獲勝,找到了真正的愛情。
隨后出現的“小妞電影”大多堅持著這樣的路數:要不就是以友情+愛情為主,像《小時代》系列,電影《一夜驚喜》;要不就是純愛情為主,比如《失戀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很少涉及到個人內在的自我的成長。
真正以自我提升為主,以愛情為輔的“小妞電影”,2010年的《杜拉拉升職記》算成功的典范:職場女菜鳥,經歷辦公室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最終成長為職場“白骨精”,逆襲為人生贏家的旅途中順便談了愛情,男性只是人生配角,愛情只是錦上添花。
最近上映的電影《浪漫天降》則把愛情和成長做到平衡,女性不能只為愛情瘋狂,也不能只為事業執著,最好的狀態便是:魚與熊掌二者兼得。女主角沙沙不僅是職場菜鳥,還是愛情菜鳥,這與初入社會的廣大女性一樣,在嚴苛的事業競爭和糖衣炮彈的愛情誘惑中保持自我,實現雙贏,才是現代女性真正追求的人生目標。
少女元素:粉紅少女心到多樣化元素融合
“小妞電影”有較明確的觀影受眾群體――對人生抱有美好憧憬的女性。為迎合這個群體的審美想象,“小妞”故事一般都發生在時尚都市里,穿梭于衣香鬢影、俊男美女、光影陸離都市高樓間的攝影機鏡頭,少不了美好的服裝、配飾、時尚,給銀幕前黑暗中的“小妞”們編織出90分鐘的好夢。
當銀幕內外的“小妞”視點縫合后,“少女心”便成為他們最喜歡的元素。比如《非常幸運》里面蘇菲小資少女情調的房間,《失戀33天》里干脆把黃小仙的職業安排為婚慶策劃,哪個女孩沒幻想個童話式的婚禮呢?所以影片婚慶元素的植入很受歡迎。
到《小時代》則把時尚元素玩到極致:放棄故事,把時尚、奢華、浪漫都市、唯美畫面作為吸引女性觀眾的主打,依然能夠獲得巨大的票房收入。
最近的《宅女偵探桂香》則把偵探、兇殺以及黑暗性元素植入,試圖打開新的小妞電影格局;《滾蛋吧!腫瘤君》融入了幻想、漫畫、宮斗、僵尸以及韓劇,以幻想的視角實現多元素融合。
《浪漫天降》則把女主角設定為大家很好奇但知之甚少的職業——空姐,打破大家的幻想,帶你進入一個真實的空姐世界,其中也有選拔內幕,幻想、漫畫以及小女生的時尚元素,當然也有頗具大片氣質的空難場景,也在努力打造一部多元化的“小妞電影。”
人物個性:單一模式化到精致飽滿
國產小妞電影人物性格的塑造一直是嚴重的短板:小妞們太過單純天真,分不清可愛和愚蠢的界限,有時候甚至讓人生厭:如《非常幸運》中蘇菲的單純和無厘頭就讓人覺得有癲狂過火的嫌疑:完全毫無邏輯的添亂!
《小時代》中顧里霸道驕傲的性格完全是靠金錢堆砌、胡亂撕X和撲克臉來支撐,完全看不出是出身名門,不僅脫離現實,放在電影世界里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白百合雖然演技不錯,但塑造“小妞”未免命運太過坎坷,從《分手合約》、《被偷走的那五年》到《滾蛋吧!腫瘤君》,幾乎都身患絕癥,儼然成了“絕癥女王”。若非扎實的劇本支撐,這些單一的人物和脫離現實的命運很難引起觀眾共鳴。
《浪漫天降》中的小妞沙沙除了年齡稱得上真正的小妞,其性格也與廣大初入社會的女生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希望,卻無奈遭遇殘酷的現實而不得不妥協、蛻變和成長。
沙沙天真單純但三觀很正;對工作執著但也不是任人宰割;對待友情有真誠有競爭,但不會動不動就開撕,是在競爭中共同成長的友誼;而對待愛情更有著現代小女生的小心、遲疑和勇敢一面。關曉彤飾演的“沙沙”可以說是最接地氣、貼近人間煙火的“小妞”。
情侶模式:單一化的愛情組合到多樣化的搭配
雖然國產“小妞電影”已經從單純的愛情組合進行了多元素的雜糅,但也僅限于初步探討。愛情仍然是電影恒久不變的大主題。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加上互聯網促進現代信息的快速傳播,人們的思維和喜好也在隨時變更。所以,國產“小妞電影”為順應觀眾的口味,愛情組合也時常在變化。
人們看慣了梁祝那樣感人肺腑的愛情,更偏好于虐心、刺激、撕裂甚至有點畸形的愛情。《非常完美》、《失戀33天》等走的是正常的愛情組合:天真女+劈腿男,以觸及廣大女生時常討論的劈腿、失戀話題;到了《小時代》、《分手合約》則是校園CP組合,加上虐戀、絕癥等韓劇元素,雖然有點畸形,但依然大賣。
隨著明星出軌、小三破壞等轟動性新聞的沖擊,“小妞電影”開始涉及敏感的“小三”話題,其中最為成功的屬《北京遇上西雅圖》:小三+離婚男的組合,引起廣泛的討論,票房也跟著水漲船高;而《一夜驚喜》順應“姐弟戀”熱潮,走的是剩女+帥弟弟的組合,給廣大未婚大齡剩女帶去一劑陽光的心靈雞湯。可以說,電影的成功離不開這些順應潮流的情侶組合帶來的話題效應。
到了最近的《浪漫天降》,陳舊的愛情模式已不受用,于是一個全新的組合:蘿莉+大叔 橫空出世了。看慣了同輩愛情中,女性總作為受害者的形象出現,相信廣大妹紙們已經被“虐夠了”,何不來個“二傻蘿莉撞上暖心大叔”組合,女生作為享受愛情、被保護的對象出現在大銀幕上,回歸女生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渴望。
結語
“觀眾群體在變化,小妞電影要進化”,這是國產小妞電影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好萊塢的小妞已經走在更為廣闊的道路上,國產小妞未來的發展可借鑒老美模式,但在當下發展期,塑造更多接近國人生活的“小妞”,發出更多國內女性內心呼聲,拍出順應當下時代,迎合觀眾口味的“小妞電影”才是關鍵,還是那句老話:觀眾有共鳴,才是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