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在一起,聊八怪太輕浮,聊行業資訊太拘謹,談談最近做什么運動,既健康有趣,又能低調地彰顯格調。于是,朋友圈里比走路步數、曬跑步路徑,商業精英在跑道上相遇,時尚大咖在馬拉松比賽里熱聊……運動,讓不同圈子的人們找到了解彼此的最好切入點。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發展自己的運動社交圈?專注一項運動無疑更容易形成圈子,尤其是偏小眾的潮流運動。在KingDarts(凱帝獅)飛鏢俱樂部,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鏢友們或一對一對戰,或組隊廝殺,飛鏢讓大家換上同一種“鏢友”的身份相處,打破圈子的樊籬,搭建起平等、自由的社交平臺。
飛鏢,打入運動社交圈的零門檻運動
16歲的哈爾濱中學生曲顯光,小小年紀已經獲得“飛鏢少俠”的名號,還在讀書的他,幾乎每一場飛鏢比賽都會抽時間參加,這對他不只是一次比賽,更是一個難得的“飛鏢party”。陪著他到全國各地打比賽的媽媽劉爽介紹:“不論走到那里,鏢友們都不存介懷、不遺余力地教他打鏢。玩飛鏢以來,孩子一下子開朗了很多,真正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
如果說每個朋友都由陌生人進化而來,一項共同的運動愛好無疑是最好的催化劑。我們常常在TVB電視劇里看到,香港的白領們下班后約在酒吧里聊天、投飛鏢。在投飛鏢的時候,你必須摒棄所有干擾情緒,全部精力放在鏢針上,這樣你就會卸下生活中所有壓力去和朋友打鏢、聊天,這往往也是一個人最放松、最純粹的時刻。
在鏢友中,不乏情侶檔、夫妻檔。在中國飛鏢聯賽(大慶站)的現場,服裝設計師出身的90后女孩周莫默被鏢友們稱呼為“嗡嗡”,她和男朋友劉翀一早就來到現場練習。劉翀在此前的預賽中拿到了非種子選手的參賽資格,周莫默則要參加大慶的資格賽。資格賽開始后,劉翀一直在身后為她加油助威。
周莫默原本生活在遼寧丹東,在一次飛鏢聯網對戰中,她遇到山東的劉翀,隨后便在一次次飛鏢比賽中走到一起,現在共同經營著一家飛鏢俱樂部。俱樂部定期舉辦飛鏢賽事,贊助舉辦一些大型賽事的選拔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向更多人傳遞飛鏢文化及飛鏢運動。
對于鏢友的定義,“亞洲飛鏢第一人”、香港職業飛鏢選手林鼎智說:“在飛鏢界,鏢友們最注重的是鏢品。包括輸了比賽不可亂發脾氣,不可以做小動作或制造噪音影響對手,充分尊重對手,看到別人成績比自己好,要學會欣賞等等。這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有共同愛好和個人修養打基礎,鏢友間的情誼才顯得無可替代。
KingDarts實現線上與線下貫穿的社交體驗
飛鏢是一種多元化的娛樂社交方式,以飛鏢為紐帶,玩家收獲有趣的伙伴、精彩各異的故事。“i發鏢”媒體平臺上線后,玩家在享受朋友間競技交流的快樂的同時,還可以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比賽成績、分享技巧心得,放大一場游戲、一場比賽帶來的收獲。可以說,大數據時代的飛鏢運動不僅是“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更是一場可以分享的社交活動。
團隊比賽需要隊友間的密切協作,在中國飛鏢聯賽(CDL)福州站的團隊比賽中,廣州的莊迪、張文鋒、徐俊標、陳智組團參戰。其中,“瘋狂200秒”比賽既要求投鏢的準度和速度,更考驗切換選手時成員間配合默契度,原本就常常聚在一起的他們,默契度驚呆現場其他小伙伴。一個選手投鏢后一手抜鏢一手按下切換鍵,迅速彎腰閃回隊伍,完全無縫切換,最終以3152分的最高紀錄拿到冠軍。
緊接著在考驗團隊策略和投鏢準度的“瘋狂3人行”中,四人又按照每個人的技術特點科學分工,拿下“團隊雙料王”。勝出的一刻,四人興奮地撞拳慶祝,氣氛比一個人贏了10萬獎金的單人比賽冠軍更熱烈,而鏢友之間的情誼,就在一次次或競爭、或協作的比賽中愈加深刻。
“瘋狂200秒”和“瘋狂3人行”都是中國飛鏢聯賽(CDL)官方指定器械KingDarts(凱帝獅)聯網軟式飛鏢機所獨有的飛鏢項目,由聯賽承辦方北京金捷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從賽事的項目安排,到飛鏢機的系統研發、媒體平臺的搭建,無處不融入社交的因素。
“拿起飛鏢后,你會卸下工作生活中的所有壓力,用最真實無負擔的狀態面對一起打鏢的朋友,所以說飛鏢是一項具有社交基因的運動,”中國飛鏢聯賽(CDL)聯賽委員會主任、北京金捷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光說,“如果說中國飛鏢聯賽(CDL)的舉辦為鏢友們帶來更多交流的機會,那么包括App、微信、網站在內的‘i發鏢’媒體平臺則是鏢友建立朋友圈的最佳工具。‘i發鏢’媒體平臺擁有大量社交功能,包括聯網對戰、建立自己的飛鏢朋友圈、分享技巧等等,讓所有會員通過KingDarts(凱帝獅)聯網軟式飛鏢機、App、微信的互聯互通,實現線上與線下貫穿的O2O社交,獲得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融合的娛樂、社交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