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國電影《1965》今日在新加坡公映。在片中出演男一號的戚玉武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寫專欄表示,表示自己能參演此片非常的驕傲。
專欄如下:
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新加坡本身就是個奇跡,就是創新,雖然小,卻影響著世界,我希望《1965》能承載著新加坡這股精神和運氣,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成為一個成功的例子。
6年前,一部為慶祝中國建國60周年,史無前例,擁有172位大明星出演的中國電影《建國大業》在中國上映,無論在政治上或是商業上在當時是一個極大的成功,電影的內容正如電影的名字,講述中國建國的故事,主旋律的題材,加上眾多的明星參演,政治性與商業性完美的結合,跟以前的愛國教育電影很不一樣的做法。
第二年,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拍攝了電影《建黨偉業》,同樣的模式,同樣的成功,電影由108位明星參與演出,我十分榮幸成為其中一位,參與了這部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大制作。
今年,我十分榮幸的,在新加坡建國50周年之際,主演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關于新加坡建國的電影《1965》。可能大家會覺得這三部電影都是同一種類型的電影,可對于我這個有機會參與其中兩部電影的人,可能是最有發言權的。
拍攝條件和資源都相當艱苦
《1965》的制作費在本地已經是一部大制作,但要是跟中國比,比現在中國很多小電影還少,絕對不是一部“不計成本”的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無論拍攝條件和資源都是相當艱苦的,《建黨偉業》里,我可以在巨大的攝影棚的真船上,拍攝在美麗的西湖船上開會的戲份,船還有機械進行搖擺,仿佛置身于水上暢游,看他們用的設備,部分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設備,電影還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取景,甚至遠赴俄羅斯進行拍攝,可說大開眼界。
《1965》因為新加坡沒有適合的景,也為了省費用,整部電影選在印尼峇淡島拍攝,也沒有世界最先進的拍攝設備,只是基本設備。從拍攝資源上看,相差非常大。
花了5年時間磨劇本
雖制作費不高,但《1965》拍得絕不隨便,花了5年的時間磨劇本,在新加坡是史無前例,也是中國許多電影都無法做到的,對表演和拍攝絕對沒有妥協。新加坡之前沒有拍過類似的電影,工作人員資源,經驗缺乏,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新加坡這個小的市場,拍攝環境和資源不能與其他地方相提并論,這樣的劇種之前也沒有拍過,所以這次《1965》絕對是一個新的嘗試和冒險。這部電影是商業片,但與以往梁志強等導演的商業片的感覺又完全不同,《1965》乍聽,會有人認為是一部主旋律,拍政府馬屁的電影,但其實不是,其實就是一部以建國為背景,講一個私人的故事,以小人物見大時代的商業片。只要創新就是冒險, 在我這行,有太多跟風的商人,極少數是創造潮流的電影人,這些人有可能創造奇跡,也有可能碰得焦頭爛額,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新加坡本身就是個奇跡,就是創新,雖然小,卻影響著世界,我希望《1965》能承載著新加坡這股精神和運氣,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成為一個成功的例子,讓大家在觀看時,能忘記在新加坡拍電影的有限資源,被電影感動,小制作,有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