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凡達》到《變形金剛》,從《星球大戰》到近期的《侏羅紀世界》,好萊塢的特效一直以來都以完爆國內電影成為很多電影發燒友的膜拜的對象,這也幾乎是電影圈里的共識。華語電影邁進大片時代已經有十幾年了,但特效技術,尤其是在如何合理運用數字技術的問題上,還在苦苦掙扎、上下求索,著實讓我們的大片看起來有點營養不良。尤其是近期被五毛特效刷屏,讓編者不得不問一下,這尼瑪到底是什么?
反觀國外的電影特效,只能說國內電影特效制作水平是小學生作業與大學生論文的差距。這在國外大制作電影國內票房屢屢創新高就能看出端倪,我們不談漫威系、諾蘭派的代表作,更不提《阿凡達》曾經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怎樣的瑰麗世界 ,只說連最近上映的特效“還可以”的《侏羅紀世界》都能把國內很多電影爆上一回又一回。
電影也就算了,連美劇英劇們的制作都開始完爆國內的電影制作水平了,龍母的追隨者們表示連不少好萊塢的電影都比不上《冰與火之歌》里的特效制作水平,國內的電影制作水平只能被PK成渣渣了。
當所有的網友感嘆國內無大片的時候,一些小型特色微電影的制作到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作為星際穿越題材的微電影,《穿越木星》終于讓國內電影來了一個能看得下去的特效電影時,一翻履歷,導演是從好萊塢回來的……
筆者認為,《穿越木星》特效的運用除了在展現氣勢磅礴的大場景以外,在細節的處理上尤為關鍵,如整體色調的統一性和協調性,什么樣的裝備配合什么樣的特技效果,細節動作的連貫性和合理性等,特效是用來服務于角色特性的,在整體選擇和使用上恰到好處而不是越多越好。
這部微電影的整體視覺感受與特技的配合上就顯得十分默契,如木星人超能力與武器特效的搭配,場景的建立與女王神秘感的烘托,抑或女王利用超能力開瓶蓋的角度和速率都拿捏到位。據說整部微電影拍攝時間是5天,后期特效制作約45天,整體耗時僅僅50天,這說明用心還是會呈現出質量優良的作品。
不是崇洋媚外,就覺得歐美的好,國內電影在人性思考的電影還是值得關注的,只是特效制作水平,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從電影制作水平到美英劇制作水平,甚至連個好萊塢回來的導演都能完爆國內電影的特效制作水平。別人拿出來一百種方法來爆你,國內的電影特效,我拿什么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