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之一,今年Spotify的是非當真不少:先是流行天后霉霉(Taylor Swift)以強硬態度、要求平臺下架其所有音樂作品,并攜作品及超高人氣轉投別處;后有平臺股東之一、全球最大音樂出品方環球唱片對其施壓,要求其縮減免費音樂服務范圍、強推收費。
面對大牌音樂人及傳統唱片公司的壓力,流媒體以“免費”為主要賣點的商業模式受到極大挑戰、“收費”與否似乎成為了流媒體音樂模式發展的最大拐點。
“只開花不結果”遭否定
雖說Spotify平臺今年以來的日子看似難過,但必須承認——他們正成為全球數字音樂產業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據了解,目前Spotify已成為全球多個地區最流行的音樂試聽流媒體平臺、超過五千萬用戶通過這一平臺享受免費(插播廣告)的音樂試聽服務。在近兩年、Spotify的年增長均超過40%,相較于傳統音樂模式的萎靡不振、這一成績相當不簡單。
然而Spotify的成功更多只屬于平臺自身,而不屬于整個產業。就產業而言,良好的資金流入是促進行業發展最有力的保障。固然Spotify在某些地區(如歐洲)為版權所有者帶來的版權收入已超過iTunes,但相較于它所聚集的大盤子而言、這實在太少了。而且Spotify在不斷大獲成功的同時,似乎還在向以樂迷為主的接收方傳遞一個并不利于產業發展的信息:音樂并不貴、我這能免費。
沒“錢途”就是沒“前途”
做音樂不是做慈善、從業者也要生活,讓Spotify獨贏顯然不是行業的統一目標。日前,全球科技公司最大巨頭蘋果表示即將推出流媒體服務,在萬眾期待的同時、大家更加關注的是:蘋果將如何看待收費、如何推行流媒體付費模式。聚焦在“錢途”上的關注、顯然與“前途”是一樣的,全球的音樂人及從業者們很少在一件事上形成這么統一的觀點,即:音樂需要付費。
回望國內、在版權大戰烽煙未盡的當下,在音樂收費上高談闊論顯然并不是最佳的時機,但恰恰近段時間不少好案例,均頗值得咀嚼。據了解,在以綠鉆邁步音樂包月付費后,今年QQ音樂聯合多位樂壇歌手試水了數字專輯付費的商業模式。周杰倫、張學友、Big Bang、周筆暢等人借助網絡平臺發行了自己的數字專輯、目前累計銷量已擊破百萬張。粉絲們的買單似乎讓業界都感到在國內談付費、似乎并不如想象般“絕望”。
事實上,互聯網用戶在習慣于免費服務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適應著“收費”的可能,無論是手游、還是數字閱讀,在國內均已形成極高的產業規模與估值。付費作為下一顆音樂產業“強心劑”,哪怕有點苦、但還是快讓吃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