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來臨之際,思埠集團聯合美國歌老匯推出一《好媽媽》歌曲MV,該時長為五分多鐘的MV于5月6日首發,由影視歌三棲暖心藝人擔任主唱,整個MV畫面溫情唯美,歌詞催人淚下,歌聲和緩動聽,短短三天在各大門戶網站點擊量均已累計超過數百萬次,好評如潮,并再一次引發社會對母親節話題的熱議及關注。
以“母愛”為主題 詮釋中國孝文化
“我有一位好媽媽,一位好媽媽;現在已是滿頭白發,滿頭白發;我曾無數次對歲月說,我要多陪陪媽媽;也曾無數次對時光說,請放慢步伐;假如有一天媽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啦;我會牽著媽媽的手和她說心里話。”《好媽媽》簡單平實的歌詞唱出了兒女當孝敬媽媽的聲音。
據了解,作為發行方之一的思埠集團向來注重“愛人如己”的企業文化,并三次舉辦“關愛父母”的系列活動。《好媽媽》是思埠繼《當孝敬父母》的又一新片,站在為人子女的角度,歌頌母愛,以情動人,其體現的不單是一種企業文化,更詮釋了中國傳統的孝文化。
俗曰:百善孝為先。我國傳統孝文化認為,孝是一種自然生發的親情,這種親情植根于血緣關系,生長于父母與子女長期的共同生活之中;孝又是一種無償的道德情感,蘊含著父母養育子女的責任和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
在外奔波忙碌 “陪伴”成游子奢望
此外,《好媽媽》細膩的歌詞還提醒作為兒女的我們要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常年在外奔波,工作忙碌現已成為眾多務工者的真實寫照,回家陪伴雙親對他們來說逐漸成為一種奢望,一年或者幾年沒有回過家的不在少數。
天涯論壇有一位網友說:“在外三年了沒有回過家,這個母親節由于工作原因也并不例外,因而感到無奈、失望,“常回家看看”雖然已被列入新《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但其指導意義遠遠大于約束力。”
記者在街頭進行隨機調查,向務工者問及多久能回家陪一次母親,近一半的務工者表示以電話聯系母親為主,且每周通話2-3次,另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一個月只回家一次。當問及是否對媽媽說過“我愛您”,90%的務工者表示不曾有過,理由是羞怯、尷尬等,認為只要心意到了即可。
老齡化加速 老年人情感依賴性增強
每年母親節,為人子女們都會著手為自己的媽媽準備愛心禮物,因此也帶動了名牌包包、鮮花、首飾等各類媽媽禮品的銷量。兒女們希望借著節日氛圍,給母親表表心意、盡盡孝心,但鮮花、首飾對媽媽的愛意與報答,遠比不上兒女的陪伴與關懷。
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突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3755萬人,占總人口的10.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更重視自身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緒的持續性較差,情緒變化和波動大,情感的依賴性增強,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和傾聽。當前,我國各項養老制度和設施尚未成熟,兒女仍然是贍養雙親的關鍵所在。
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長期缺少面對面交流的對象,內心情緒受擠壓,容易導致自閉、抑郁癥。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亦希望將生活寄托于兒女,兒女的多點溝通和陪伴,才會真正讓他們覺得老有所依、晚年幸福。
記者手記: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外的游子切不要忘記家中日漸年邁的父母。紀伯倫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母親節,說一聲“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您”或許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