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冠名愛奇藝的《大魔術師》已播出過半,網絡反響熱烈。節目可謂大明星、大制作,將舞臺魔術融入豐富的劇情表演,魔術師與明星搭檔演出,節目制式非常新穎,將魔術節目無前例的推向巔峰。感受美輪與魔幻之余,不免想起我們的古典戲法,有著悠久傳承的中式古典魔術,相比之下,難免有所唏噓。
古典戲法,我們常說的戲法,雜耍。古典戲法分小戲法和大戲法。小戲法較有名氣的有吳橋鬼手王保和,其經典表演三仙歸洞,一根筷子,兩個碗,三個球,球在扣碗與掀碗之間來回挪動,眼皮子底下送進來挪出去,任憑你不眨眼睛死死盯著,也是察覺不到其中奧妙。三仙歸洞是古典戲法中的經典小戲法表演,在創維冠名的《大魔術師》第五期中,郭汛杰也有所表演,不過將中式戲法變得更加西方化,強化了舞臺感。另外大戲法表演,比較經典的是房印庭先生的《滿堂紅》,一襲大馬褂,步履輕盈,一張大彩毯,一抖一搭,大海碗、大火盆,天上飛的,水里游的,馬褂里都變出來,好生熱鬧一副滿堂紅。古典戲法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練就古彩戲法少不了冬三九、夏三伏的苦功。
魔術主要分為舞臺魔術和近景魔術兩大類。其中,舞臺魔術往往在大型演出場所,道具復雜,往往要配合聲光電等效果,制作奇幻效果,大衛·科波菲爾是舞臺魔術的代表人物;近景魔術則主要使用撲克牌、硬幣、雞蛋、杯子等日常物品作道具,與觀眾近距離接觸,這正是劉謙所擅長的魔術種類。而最近熱播的《大魔術師》是融合了舞臺與近景形式,融入劇情表演,像丁建中、傅琰東的舞臺魔術,在本就魔幻的魔術中,融入軟性的劇情表演,加以蕭薔、陳志朋等明星的角色塑造,極大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
無論是更加西化的魔術還是傳統古典戲法,都有著豐厚的魔術底蘊和扎實技能,但目前古彩戲法與魔術的從業人員現狀和市場價值卻有著巨大差距,儼然兩級分化的江湖場,一側是風光無限、商演愈發繁榮;一側是面臨失傳、收入寥寥。究竟是什么讓他們相離于江湖?
多元的現代表演VS狹隘的古典戲法
雖說魔術師也趨向舞臺或者近景魔術,但任一類別的表演,都有著無限道具設計和表演內容。可以穿越長城,可以變飛機、可以變自由女神像,任何大場景都可以成為他的道具。劉謙可以玩杯子,可以玩牌,可以和李云迪玩的不亦樂乎,形式多變,觀賞性因此得以增強,不斷的帶來新鮮感。
而古典戲法屬傳承類,連同道具都傳承。房印庭先生的一襲大馬褂,一個大箱子走江湖,箱子里面的鍋碗瓢盆使用多年,無論到那兒,都是這三板斧,雖貴為非遺文化,但畢竟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總不能連續在春晚表演《滿堂紅》。魔術的多元表演符合了大眾接受豐富文化的趨勢,而古典戲法在表演本身存在的狹隘,有些固步自封,從根本上落在了觀眾文娛的身后。
現代商業運作的成熟VS傳統文化傳承的孤獨
無論是魔術師還是民間戲手,都是演員。既為演出,提升身價勢在必行。越發西化的魔術師圈子更加貼近娛樂圈,尤其臺灣魔術師,劉謙、丁建中等頻繁亮相臺灣綜藝,兩者先后登陸春晚。春晚之后,身價一度暴漲20倍,出場費達六位數,他們的背后是經紀公司的推動,有著完善的經紀制度,有著一個個平臺的露出,身價提升,格局更加打開。在創維網絡冠名《大魔術師》中,傅琰東與蕭薔搭檔極為默契,娛樂型格貼合,如換成一襲馬褂的民間戲手跟蕭薔搭檔,真不知會是如何一番景象。民間戲手并沒有所謂經紀公司,平臺也極為缺乏,只有鳳毛麟角的大師方有電視露臉機會,像鬼手王保和,但露出平臺也是農業、紀錄片等頻道,更多以文化角度體現,缺乏娛樂性,也就錯失了龐大的娛樂市場。
民間戲手更多講究師徒傳承,目的在于將戲法文化得以傳承下去,并非是商業表演為導向。在衣食住行并不匱乏的社會里,不像舊時代為混口飯吃,很少再有人愿意承受戲法練功的艱苦,更何況并未有理想的未來升值空間。古典戲法江湖越來越小,甚至許多面臨失傳,如“縮骨功”這種極為殘酷的功夫。
蕭條的民間雜耍江湖VS喧鬧的魔術綜藝市場
民間戲手商業空間較小,茶館、戲臺是他們的舞臺,主要依托于旅游市場,比如吳橋雜技。但旅游市場中的戲法表演并不景氣,即便是有商業邀請,也僅僅是幾千到一萬上下。
大魔術師圈子,劉謙、丁建中、傅琰東等,出場費動則六位數,商演、代言,具備了巨大的收入空間。愛奇藝的《大魔術師》由創維千萬級網絡冠名贊助,給了魔術師們充分的空間和資金支持,其背后是專業的導演團隊、明星助陣、道具制作、節目編排、燈光舞美等,支持力度很大。創維電視發力娛樂營銷,創維鼎力推出的G8200極客電視代表著4K電視的巔峰之作,魔術表演比起其他影視劇節目更能凸顯好電視的畫面性能,創維為此更是聯合愛奇藝深度打造《魔術先生》的自制劇力挺大魔術師。創維為貼合節目斥巨資投拍魔幻電視廣告,于愛奇藝《大魔術師》專頁播放,這系列舉動是古典戲法所遠遠不能奢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