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
10月24日報道 侯孝賢籌備7年之久的《聶隱娘》終于開機,影片投資9000萬,算是侯孝賢從影以來最大制作的作品。因為籌備時間長,又是他首次執導武俠片,它也成為華語電影圈中,繼王家衛《一代宗師》后,最引人關注的武俠制作。自從《臥虎藏龍》在北美市場和奧斯卡取得成功后,武俠、功夫這個華語電影圈最獨特的類型引來各路大導演的嘗試,從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一直到侯孝賢。侯孝賢有別于他人把目光聚焦在了唐代傳奇故事,試圖通過一個女刺客的人生展現中國唐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背后的社會風俗、政治文化……10月21日影片在湖北武當山舉行大陸開機儀式,結束之后侯孝賢接受了新京報的專訪,他不僅透露了影片的籌備過程以及武俠風格,還談到了對金馬獎、華語影片的一些看法。
籌備 差點成了唐史學家
《聶隱娘》的故事有著許多神秘色彩,譬如可以化尸體為水的藥物、腦殼里藏刀、用紙做的可以騎的驢……看起來似乎和擅長長鏡頭、寫實風格的侯孝賢搭不上關系,但這個故事背后的中唐藩鎮之亂、道教與朝廷的關系以及節度使、遣唐使等歷史背景則是符合侯孝賢的趣味。
除了復雜的背景,人物眾多也是這個故事的特點。影片的男主角田季安(張震飾)是唐朝中期元和年間魏博(今河北邯鄲一代)的節度使。田季安的父親田緒,當初是殺掉堂兄田承嗣的兒子田悅才當上節度使,而田承嗣(胡化漢人)則是安祿山身邊大將……聶隱娘是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與田季安青梅竹馬。聶隱娘成為刺客之后嫁給一個磨鏡人(妻夫木聰飾),這個磨鏡人是最后一批遣唐使。
為了弄懂這些關系,侯孝賢研讀《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典籍,把從南北朝到隋唐的社會風俗史、節度使官階形成、胡化漢人與漢人之間的關系,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間的關系都梳理了一遍。
曲折 資金問題讓影片擱置
在老搭檔朱天文、阿城的幫忙下,侯孝賢三年前完成了劇本,并得到了投資方的認可。不過投資方曾要求侯孝賢這部片一定要賺錢,而且要求完工保險。但到募資時,發現臺灣地區的銀行對電影攝制“完工保險”觀念不成熟,侯孝賢只能去日本銀行尋求這樣的服務,“日本那邊會派人來盯著你,要求在限定時間內完工,我何必花錢找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于是,臺灣投資方搖擺很長時間后,影片的籌拍進度也一度擱置。一直想為臺灣電影建立成熟拍片模式的侯導決定另起爐灶,重新定義《聶隱娘》為合拍片,香港“銀都機構”負責一半預算由侯孝賢自己及臺灣中影公司籌集,此外歐洲方面也會負責部分投資。
選景 臺灣搭內景湖北拍外景
開機前,劇組已在日本拍攝了最后一批遣唐使的外景鏡頭。2012年9月25日,《聶隱娘》率先在臺北市外雙溪舉行了開機儀式。由于唐朝建筑多以木結構為主,基本沒有完整保留到現在,攝制組在臺灣搭建了內景。工作人員用臺灣生產的原木搭建“聶府”主景,考究唐朝史料進行設計,剪輯師廖慶松表示:“這都是特地去臺東挑選的實木做成,電影拍完后會留下來供游客參觀”。
至于聶隱娘練功的深山老林,從去年開始劇組也在大陸尋找,由于大陸方面的制片人劉杰(《碧羅雪山》導演)剛好在湖北拍攝高考題材電影,于是就選定了武當山、神農架、恩施等地。
■ 新片答疑
為什么選擇唐朝題材?
侯孝賢:1975年我就當副導演,幫人寫了第一個劇本《桃花女斗周公》,這是個元朝雜劇,后來第二個劇本《訂婚殿》就是唐人小說改編。我之前很喜歡看武俠小說,唐人傳奇是武俠小說的前身,小時候剛好有個朋友家里有很多線裝本,我就看了一堆,對那個還是興趣十足。
從影以來最大的制作?
侯孝賢:最開始我想拍小規模的,使用二戰戰地記者拍的那種攝影機,一次只能拍30秒,然后要重新上發條。攝影師必須手持攝影機,盯著演員拍,而不是現在攝影機架好后,框好畫面讓演員走進來。這種方式可以讓攝影師直接找到演員身上的閃光點,30秒之后再來,每次都是新的。這樣就可以把成本降低,質感也會非常粗,打破了目前的數字攝影造成的畫面太細。后來發現服裝、置景的成本太大,而劇本越寫越復雜,于是就變成了大制作。
通過女刺客故事表現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