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海報
西安電影制片廠編劇蘆葦最初與《白鹿原》結緣,還在1993年。小說出版后一個月,原西影廠廠長吳天明就找陳忠實談電影改編權。吳天明當時還在美國,直接讓在國內的弟弟找到陳忠實,簽了授權書。“我覺得吳天明很適合,他是陜西人,拍過《老井》,懂得農民。后來謝晉也找到我,我說已經簽給吳天明了。”9月13日,在北京華僑賓館,陳忠實對早報記者回憶。
蘆葦在吳天明回國后,一起跟陳忠實碰過很多次頭討論改編。但是年年底,當時一位領導向媒體宣布,《白鹿原》因為重復于對歷史揭傷疤,和《廢都》一樣,被列為影視禁拍作品。吳天明與蘆葦的想法被擱置。
2002年,時任陜西省委書記的李建國發話要把陜西做成影視大省,并點名提到《白鹿原》、《李自成》、《司馬遷》等項目。西影廠開始準備《白鹿原》,并委任蘆葦為編劇。從2003年到2007年,蘆葦總共寫了七稿劇本,每稿都超過6萬字,合在一起有一尺半厚。在2004年,他舉薦王全安為導演。
2005年,國家電影局組織研討《白鹿原》劇本時,蘆葦發現送去的劇本不是自己的而是王全安的,但編劇名字仍署了蘆葦。王全安解釋,當時因為蘆葦寫了兩稿劇本都沒有通過,他迫不得已自己上陣,16天時間寫了一稿劇本,送去審查一舉通過。而蘆葦則堅持,當時他確實寫了兩稿劇本,但都只是交給西影廠,根本沒有送到北京。記者試圖聯系參加會議的一當事人,他表示不便回憶,“根據雙方觀點自行判斷吧。”
更大的問題是投資沒到位。西影廠將項目賣給北京一家民營公司紫金長天,公司派來的負責人與劇組產生很大矛盾。《白鹿原》制片人王樂向早報介紹,當時紫金長天派來的制片人,堅持制片人為重心,導演必須服從于制片人意志,劇組因理念不合而離開。而蘆葦也表示,當時該制片人有倒賣項目圈錢的嫌疑,且至今拖欠原劇組的工資。
王全安先行退出,西影廠讓蘆葦暫時看守攤子,其中蘆葦還代表西影廠跟陳忠實續簽了一次改編權。2007年,蘆葦在邀請張藝謀執導不成后退出。
2009年,王全安團隊重新籌備《白鹿原》。王樂向早報介紹,當時西影廠的授權已過期,有多家單位想獲得改編權。“陳忠實先生當時提出一個條件,誰獲得電影局許可,就把改編權給誰,因為西影廠曾經獲得過立項,所以西影和我的西安影視制作公司、王全安的光影先鋒公司合作,簽了三家協議,沿襲了西影的許可,獲得了陳先生的授權。”
在《白鹿原》拍攝過程中,劇組并未與蘆葦聯系,導演也未曾與他探討劇本。直到去年電影初步完成要上編劇名字時才來找他。“我說要先看片,看到底用沒有用我的本子,無功不受祿。”
當時蘆葦看的是220分鐘場,看的同時,他在本子上記下24個小說中沒有而自己劇本中原創的情節。比如小說中鹿兆鵬新婚當晚在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才跑路,而電影中和蘆葦的劇本一樣,都是當晚偷跑,父子隔河對罵。又比如小說中并沒有白孝文在大雨之夜幫田小娥修窯洞的劇情,也是蘆葦的自創。
“整個事情沒有什么不合程序的地方:導演有權交自己的本子,用了我的東西也給我署名。是我自己不愿意:雖然用了我的東西,但和我的精神指向不同。”蘆葦解釋自己為什么要求不要在編劇中出現自己的名字。
2012年9月15日,這部中國最難拍、最難放的電影終于上映。在上映前后,蘆葦先后三次接受早報采訪:“我把該說的都說了,《白鹿原》這事對我就算過去了。”
看《白鹿原》最多的讀者
最得陳忠實信任的編劇
東方早報:你在1993年就開始著手改編《白鹿原》,當時是怎樣的情況?
蘆葦:小說出版后,吳天明導演很喜歡這部小說,準備把它拍成電影。吳天明找我與陳忠實碰了很多次頭,三個人滿懷熱情地準備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東方早報:醞釀和準備具體體現在改編還是策劃方面?
蘆葦:當時拍攝的許可證尚未落實,停在策劃階段。我們三個人都是陜西人,都夢想著把陜西鄉土人物的魅力拍成電影。彼此都是吃關中這方水土長大的人,就生活在白鹿原的旁邊,對關中土地的情感和熱愛是與生俱來的。
東方早報:當時拍《白鹿原》的困難來自哪里?你參與申報了嗎?
蘆葦:申報立項不是我編劇的事,但拍攝項目一直沒得到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