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
9月19日報道 從唱著《流浪的小孩》的叛逆少女,到即將上映的《銅雀臺》中一心殺了曹操的“伏后”,伊能靜在入行的這二十多年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改變。“伏后”激發了伊能靜前所未有的表演欲望,在嘗試了歌手、演員、作家、“美容教主”、選秀評委等身份之后,伊能靜發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原來還是“當一名好演員”。
這個夏天還給伊能靜帶來一個變化:兒子赴美參加夏令營后,越發獨立了。伊能靜說,她已經照顧好了全家,現在,自己不需要再為任何事情服務,可以一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接演《銅雀臺》 我的心里有一個江湖
新京報:聽說導演找你是因為他覺得你有種“不怕世俗”的勁兒,和伏皇后很像。
伊能靜:他找了很多人,但壓根沒想到我,那時他覺得我是個評委。他一直喜歡侯孝賢,侯導說我是大人和小人的奇妙混合,正好是他要的感覺,看上去沒什么作為,最后跳出來說,那就我來死吧。
新京報:侯孝賢是看到了你小時候身上的大人氣?
伊能靜:他說的那時候我很小,畢竟很早接觸社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別人看到我的外在很謹慎、得體,熟了后會發現那些東西不會進到我生活中。我覺得一個女人不管多成熟,也依然覺得愛情是可貴的,買花即便刺到自己,浪漫度依然在。伏皇后也是,一個不夠浪漫的女性不可能革命,她太浪漫了,她怎么可能認為自己會殺得了曹操呢?
新京報:“三國”中其他女性被記載的篇幅遠大于伏皇后,她們不夠吸引你嗎?
伊能靜:我小時候很愛讀“三國”、金庸、梁羽生,我的心里有一個江湖。大小喬沒什么作為,但每個作品必拍,好像沒大小喬三國就不成立,應了那句話:裝傻的女人比較被喜歡;貂蟬算是比較有意識,但還是為了愛情;孫尚香就是花木蘭一樣的女孩子。伏皇后是真的要殺曹操的那個,竟然沒有留下一筆,在歷史上是消失的——我懂了,是你們男人的角度。
伏皇后最吸引我的是她的純粹,她在磨難中純粹度也沒有減低,一心要光復漢室。她也不像任何宮斗劇中表現的那樣,追求榮華富貴、成為皇上身邊唯一的女人——不是說這種戲就不該存在,我只是不喜歡漫無目的的虛榮和迫害。
本來他們找我,演漢獻帝的皇后,還和曹丕有點情感糾葛,我覺得這就是印象中男導演眼中的女性,扭曲、陰暗、懦弱、隨男人擺布、虛榮,所以拿到劇本前兩天都沒看,就算是有周潤發演,我也沒辦法認同這個角色。
現在時代和當時最大的區別是,現在沒什么需要斗垮的東西,相對人更容易波動,所以活在現代是很累的,要經常調整自己。以前的人要站在一個陣營,現在的人分很多陣營。(你站在哪個陣營?)我很喜歡榮格的一句話:向外看的人,做著夢;向內看的人,醒著。我現在是在想要覺醒的人的陣營,希望內心是強大的。
娛樂圈:在別的行業得不到這種成長
新京報:這么多年你一直在娛樂圈工作,動力是什么?
伊能靜:我做《中國達人秀》時,一直在幫別人完成夢想,我的夢想是什么?我也到了這個年齡,開始給家人買房,照顧姐姐的孩子出去讀書,接媽媽、姐姐一起住,兒子的手機開始設密碼了,躲房間里講一小時電話、會把房門鎖上了,那一刻我突然會想,我的夢想是什么?然后我就遇到這個角色。
你說伏皇后不怕嗎?她會覺得活著沒靈魂只有軀體有什么意義,她在那個大時代,會跟我對話。我一個人在家寫角色分析時,滿足感遠遠大于開萬人演唱會。
我不把現在的工作看做工作,而是人生的修煉場。娛樂圈是最好的修煉場,站在修煉場的中心但不為所動,是很棒的靈魂的修行。我做別的行業得不到這種成長。
新京報:但這個圈子也帶給你一些傷害吧?
伊能靜:傷害不大,只是情緒會放大。每天都會被網友各種罵,我也會有波動,但我現在會說:不要掉進去,那只是個虛擬的東西,你沒有失去什么,兒子很愛你,作品還在,也不會少一毛錢,朋友、家人都很愛你,追求者也沒有跑掉。它影響的只是你的情緒,情緒是不值錢的。
感情事:對那段婚姻我充滿了感謝
新京報:你現在的情感狀況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