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轟“聲音”】
中國的好聲音,不應是模仿國外的流行音樂!
【再轟“選秀”】
我對現在音樂選秀節目最大的意見是,沒有真正好的作品。
9月14日晚,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民歌選秀”大賽,最后一場全國總決賽,恰巧與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是同時段播出。以演唱《忐忑》被網友們熟知的龔琳娜,應邀擔任明星評委和助唱。
當晚,她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采訪,并對好聲音提出了不同看法。
她有異議 仍是模仿沒創新
2011年初,一首《忐忑》一夜走紅。王菲、杜汶澤、郭德綱、梁靜茹等知名藝人紛紛模仿,連趙本山也不例外。
9月14日晚,華西都市報記者面對面采訪龔琳娜,她干練、熱情,直爽,說話直來直去。
華西都市報記者問:“你認為什么才是中國的好聲音?”
龔琳娜快人快語,直接開炮:“我認為中國的好聲音,絕對不是模仿西方的聲音。《中國好聲音》有的選手,仍然是在模仿西方的聲音,在演唱歌曲,沒有創新。一定是有特色的聲音,才會成為中國的好聲音。這是我的理解。”
龔琳娜解釋:“好聲音應該要有民族文化的根基。中國的好聲音,應是遍布在中國東西南北的民歌、各種地方戲曲的不同行當、不同方言、不同流派之中,他們姿態萬千、音色萬種。你聽過秦腔、碗碗腔、梆子腔、皮黃腔嗎?你了解東北民歌、陜北民歌和西南民歌、江南民歌嗎?從南方的細膩委婉到西北的粗獷豪放,從漢語的聲腔到少數民族各種語言的音韻,太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太多人文歷史的積淀。這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拋棄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聲音。”
龔琳娜遺憾表示:“自己的聲音應該是內心的反映。沒有自身文化根基的純粹模仿和拷貝的聲音,技術含量再高、商業價值再大,也會是曇花一現的潮流,不是好聲音的反映。”
她的擔憂 民族音樂被消失
在14日晚的“一聲所愛”的現場助唱節目中,龔琳娜還從貴州老家浩浩蕩蕩地帶來了10個人的音樂團隊,他們載歌載舞,引發高曉松大聲叫好。
龔琳娜眉飛色舞一一介紹:“這是我從家鄉貴州原生態歌手里挑出來的。如何保持他們原生態的音色和演唱技巧、又能唱各種現代的歌曲,這是我和老鑼當前要做的大事情。”
龔琳娜口中的老鑼,就是她的德籍丈夫,比龔琳娜大9歲,他10歲開始學習巴伐利亞箏,1988年考入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93年到中國學習古琴,并且還用自己的獎學金組建了一個樂隊“高山流水”。
“比如我和‘大白嗓’成員,最新演唱的歌曲《山中問答》,是我老公給我寫的一首原創作品,歌很有張力,有一種野性。同時在我的演唱技巧上,我運用了像秦腔一樣的唱法,也運用了彝族、苗族那種飛歌高腔的唱法,你聽了一定會感覺它很爽,它離你很近。”
對于現在歌壇現狀,龔琳娜也表示了自己極大的擔憂。“我是民歌手,心里也急。現在很多流行歌曲都是模仿西方的多,特別是作曲手法上。而民族音樂、民族的原創好歌,越來越稀缺,我真擔心民族音樂被消失。現在專業作曲的人,他們學的全部是西方的作曲技巧,慢慢就丟掉了我們自己民間的旋律,寫出來的旋律也非常西洋化。”
“另外一個問題是,這個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大家追求得太快了,太浮躁了,創作中能有幾個人真正下鄉去采風,去研究戲曲呢?其實你們知道,中國音樂有巨大的寶藏。這個寶藏是什么?是我們的戲曲、民歌,包括古代的文人音樂,而且我們這些寶藏是免費的。我要從里面一點點地摳出來、挖出來,一輩子都學不完。所以我對現在音樂選秀節目最大的意見是,沒有真正好的作品。”
她的志向 特別想當劉三姐
龔琳娜2000年參加央視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曾榮獲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
今后有什么想法呢?她爽朗地回答說:“我特別想當劉三姐。劉三姐就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精神。我想像她一樣用歌聲帶著人們去找自由,再找到自我,追求幸福的生活。黃婉秋老師主演的老版本電影《劉三姐》拍得最好,我一直有拍一部音樂電影的理想,能夠達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