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運動盛會應該有怎樣的主題曲?不同地方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口味。2012倫敦奧運選擇了英國搖滾樂隊繆斯(Muse)的一首《生存》(Survival)作為主題曲,而在廣州的新聞采訪中,記者問及路人,幾乎沒有廣州人聽過這首主題曲,人們能說出來的還是上屆奧運會的《我和你》,印象深刻的還有多年前的《Hand in hand》。如果不是本地搖滾樂隊沼澤的主音贊揚了一下同行做的主題曲,繆斯可能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奧運主題曲樂隊。
回憶起以往眾多盛會的主旋律,印象最深刻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的《亞洲雄風》,“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今天唱來依然鏗鏘有力,但原來這首并非當年的亞運會主題曲,卻不知道為何唱遍了大江南北。至于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曲《Hand in hand》,和《亞洲雄風》一樣,都很有主旋律范,氣勢磅礴,一聽就知道要開運動會了,副歌也很容易唱。為什么保羅·麥卡特尼的《Hey Jude》能唱了那么多年還場場做壓軸呢?就因為那漫長的“Na na na na”太容易引發世界人民共鳴了。
然而,20年過去了,運動會主旋律的潮流,已經換了好多茬。2008年就有人說過,《我和你》如此深情,不夠鏗鏘有力,不像運動會主題曲。到了今年,繆斯(Muse)是一支后搖(post rock)樂隊,所謂“后搖”,主要特點是旋律比唱的多,《生存》前奏有1分半鐘,直接影響了眾多卡拉OK愛好者點唱此曲,就別提口耳相傳了。讓一支后搖樂隊唱奧運主題曲,就相當于讓黑豹當年拿《Don’t break my heart》做亞運主題曲或者讓汪峰唱《晚安北京》做奧運會主題曲一樣,國人肯定無法接受。但對于連女王生日也要聽搖滾的英國人而言,搖滾其實和咱們的晚會歌曲一樣是土特產和主旋律。
8年前,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臺變成了一片藍色的海洋,冰島女歌手比約克(Bjork)的演唱,還會被不少樂迷記起。比約克,非常神經質和非主流,絕不鏗鏘有力,但那一屆的舞臺風格的確很美。
雖然流行音樂的模式已經日趨世界大同,但審美風格仍然會有地域區別。在這次倫敦奧運開幕式上,音樂名單中有不少大牌的名字,從上世紀80年代就走紅的Mike Oldfield、David Bowie、U2到如今仍活躍在各大音樂節的The Chemical brother、Underworld,他們都是英國特色的代表。這次的主題歌雖不“親民”,但不妨礙它成為一首很有英倫酷勁的主題曲。而在開幕式運動員進場時,響起過去常在夜店舞場上出現的電子舞曲《Galvanize》,讓人不禁精神一振:這才是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