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有消息披露:金庸先生于1996年將自己耗資近兩千萬元建成的西子湖畔“云松書舍”捐贈給杭州市人民政府,而時過多年,云松書舍已改為高檔豪華會所。
金庸先生修建云松書舍的初衷,為“以供藏書寫作和文人雅集之用”,可惜,書香,已經被酒肉所吞沒。金大俠的高風亮節已經化為少數人的觥籌交錯——據稱,主樓“松風明月樓”樓上樓下每天中午和晚上各設兩席,最低消費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動輒上萬元。
不知道消費這樣豪華大餐的諸公心里是何滋味?
而我們知道的是,1996年云松書舍建成后,金庸先生覺得書舍建得太美滿了,又在西子湖畔,不應由他一人獨享,應公諸同好,讓普通人都能分享美景,所以決定將云松書舍無償捐贈給杭州市。這番良好愿望,充滿了高尚的文化情懷,清風朗月、水光瀲滟之際,理應是文化的風雅與風流之處,只不過,在商業與物欲的粗魯與霸道面前,文化顯得如此羸弱、如此不堪一擊。我們仿佛看到,在彌漫著酒肉之氣的亭臺樓閣之間,那一張張興奮而扭曲的面孔正張揚著貪婪與庸碌,便不禁想起小時候父母常常責備我們的一句話: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書本到哪里去了?!
如今,全社會都在高揚文化的大旗,甚至于作為一張標簽到處張貼。但在社會的肌理里,在人們的深層意識中,“文化”實在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更不能當飯吃”。“云松書舍”的管理方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理所當然地把書香變成了酒肉,美味佳肴吃到肚里,真金白銀捧在手上,“那才是硬道理”。似乎可以說,這是欲望的“低級”階段,不過,從動輒上萬的消費來看,顯然又是“高級”階段。高、低之間的協調與互動,顯然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玩味空間。
估計,當消息被各類媒體爭相轉載之后,“云松書舍”的管理方一定會大呼冤枉,還會暗暗責怪大家少見多怪。確實,我們早就應該見慣不怪了,隨便走進大大小小的文化景區,一定會有那么一些豪華會所讓你眼花繚亂,香車美女云集,吃喝玩樂一條龍,商賈大員如過江之鯽,消費起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都心下坦蕩,區區一個金庸,又算得上何方神圣?
只可嘆金大俠,當年好心好意砸下兩千萬,想玩點風雅,卻被人拿來祭了酒肉。都說文化是軟實力,本該具有以柔克剛、水滴石穿的力量,但如果沒有我們的精心培養與呵護,在商業和物欲面前又如何充滿朝氣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