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體大熱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他執導的經典電影《旺角卡門》、《阿飛正傳》、《春光乍泄》等作品,憑借著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后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其中的臺詞也有獨到的風格,被微博網友稱之為“王家衛體”。
近日,新浪微博上有關“3秒學會寫王家衛式的臺詞”受到網友推崇,所謂“王家衛式臺詞”句式上就是指:“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無聊事件”;例如“發生車禍之后的三天零五小時八分鐘,我又去吃了甜筒,不過這次,我沒要香芋味”。
網友們紛紛發布微博競相模仿“王家衛體”,網友“二十三不惑”寫道:“在離開電影院的226天,我又坐在電腦前看了一遍《洛杉磯之戰》。不過這次,我沒有睡著。”
網友“肥羅君”則將王家衛導演的作品串聯起來:“春光乍泄之后的2046年,我又去旺角買了鳳梨罐頭,不過這次,我沒有問阿飛要藍莓味的。”
網友“楠楠楠仔”則運用了“王家衛式臺詞”道出新聞熱點:“在貝盧斯科尼辭職后的三天六小時八分十四秒后我又為自己調了杯酒,只是這次的瑪格麗特沒有鹽邊。”
網友“遲遲臨死前”則寫出一段十分神秘、驚悚的文字:“殺了她后的34個月28天零6個小時45分,我又去了那個街口,不過這次,路燈是熄的。”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為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體”呢,網友“讒言當道”質疑稱:“是不是大家都太無聊了?”
專家分析:獵奇、從眾心理突顯
對此,吉林省仁愛心理學校的李老師予以分析,她表示,對這一現象的分析首先要基于分析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特征,但各種網絡流行的“體”或詞匯流行的原因,主要由兩方面心理因素產生,一方面是獵奇心理,由于網絡流行語多幽默有趣,因此很多網友想要嘗試新鮮事物,從而套用、模仿,青少年也有叛逆心理摻雜其中,即追求個性事物,成為不斷向社會索取尊嚴;另一方面,有不少網友屬“從眾心理”,諸如此前春晚經典臺詞在生活中屢有出現一樣,網絡流行語在特定的環境中也會有所延展,此外,也會有網友因為尋求共鳴而追捧網絡各種“體”或流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