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3月12日,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9.0級強震并引發海嘯的第二天,一封發自法國杜維爾的慰問信送到了日本東京電影節主席TomYoda先生手中。慰問信樸素沉痛:“我們的心和那些在這場悲劇中失去親人的日本家庭在一起,在這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我們也擔心您和您的家庭,以及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所有員工以及他們的家庭。我們想通過您和東京國際電影節,對日本人民在這場地震帶來的災禍中遭受的損失表示我們的同情和悲傷。”
在慰問函上聯名的是中國電影《觀音山》劇組的制片人方勵、導演李玉和主演陳柏霖。5個月前,他們三人還走在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為倡導“綠色”與“環保”而特地設置的綠地毯上,《觀音山》最終拿下這個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那是一個歡樂的時刻。2011年3月,《觀音山》在中國國內上映,兩周內票房達到5600萬元。在創造了中國文藝片新年票房奇跡的同時,《觀音山》亦入圍法國杜維爾電影節,收獲了法國觀眾罕有的長達10分鐘的起立鼓掌,這也應該是《觀音山》的又一個歡樂時刻,但發生在日本的這場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天災,卻讓幾位主創的心中五味雜陳。
重建心靈比重建寺廟更重要
回頭看看,《觀音山》這部電影最初的起源來自一位好萊塢制片人對李玉的邀約,這是一個由全球七位藝術家以“藝術家與車禍”為主題的短片拍攝計劃。導演、編劇李玉定下了一個因為車禍失去兒子的京劇演員的角色(張艾嘉飾演),在和既是制片人亦是編劇的方勵商討后,三個高考失敗的同時又面臨人生困惑的年輕角色(范冰冰、陳柏霖、肥龍飾演)也加入其中,此時短片已經容納不下他們渴望表達的內容,他們婉拒了好萊塢制片并計劃將這個故事單獨搬上銀幕。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觀音山》劇組暫停創作奔赴四川參與救災、重建。
導演李玉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說:“當我踏上那些廢墟的時候,所有人都特別安靜。你的眼淚流不出來,它全淌在心里。你感覺到自己是跟他們一樣的,你能感受到那種痛,和那種絕望的沒有出路的感覺。”這些感觸最終修正了《觀音山》的劇本,在李玉原來的故事中,三個年輕人想要為了引起社會關注計劃讓一列火車出軌,而最后呈現在熒幕上的是他們和失去兒子的母親一道參與修復因地震而毀壞的觀音廟。李玉說:“其實重建寺廟并不重要,重建的心靈才最重要。他們是通過這個過程,重新信仰那些真、善、美的東西,重新心里燃起生命的火花,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最終成片的《觀音山》中,5.12地震現場的紀錄影像被剪入其中,和粗糙嘈雜的現場影像交替出現的是張艾嘉、范冰冰、陳柏霖、肥龍飾演的角色踏上汶川地震廢墟時的沉默。“你還能看到一些小書包,一些鞋子靜靜呆在那兒,房子塌了,普通人家的床裸露在外面。我們和演員常常坐在那兒,只是看,看好長時間,一看就是一整天。”李玉說:“攝影機默默地跟著演員,像眼睛一樣去捕捉他們內心。那不是一個簡單的哀傷的問題,其實是想到了我們自己,人的生命,和這個脆弱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跟這個脆弱的世界共處?”
曾有幾年時間,李玉努力讓自己的心真的安靜下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當面對中國電影市場突然出現的大蛋糕,很多人都拿起了勺子,但這個時候我特別想讓自己靜下來,然后把自己的心騰空到零。我去看世界,去看書,然后重新找到自己內心發出的那個聲音,到底是需要什么,從什么時候出發?在《觀音山》中,我將自己對生活的迷茫,對愛情的疑惑,對整個生命的態度,對溫暖的吸收和釋放都放入其中,它們真正打動我,是真正能夠有心靈喚醒的東西。”
殘酷的青春有了溫暖的歸屬
李玉的一個朋友在汶川地震后在現場幫忙,一邊哭泣一邊救援,搬抬逝者,最后在返程的時候出車禍去世。“那段時間,死亡一直在伴隨著我們的神經和我們的心靈。”李玉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以前我是表達小殘酷。當你看到了極致的大殘酷之后,你想的卻是溫暖和感懷,當你看到這個世界變化的殘酷,當你看到你生命的短暫,你特別想知道你的方向在哪,你還能夠看多遠。”
正因為有了這份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