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集大型醫療職業劇《醫者仁心》眼下正在央視八套黃金強檔熱播。其中,醫患關系成為了觀眾熱議的話題。平心而論,醫患矛盾中醫生和患者都會有過失,但媒體違背事實、帶有偏見的夸大報道也是加劇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劇中,記者葉惠林和醫生武明訓分別代表了媒體和院方,雙方因為各自的偏見,導致矛盾不斷激化。
葉惠林是個熱血正義的記者,卻不免有些偏激,容易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沒有完全調查清楚就發表文章。“仁華醫院多收費事件總爆發,護士長倒賣血漿畏罪自殺”一文的的發表更是激起了仁華所有醫生的不滿。鐘立行憤怒之下一拳教訓了葉惠林,還指責他不客觀,誤導大眾!“鐘立行的這雙手值一百萬美元!它可以做世界是好的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今天他用這雙手打了你!我都心疼!你的手也很值錢,如果你寫的文章有價值的話,你會救民心!”武明訓與鐘立行的一番話讓葉惠林深受觸動,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場。通過與武明訓坦誠的溝通,和對護士長劉敏的了解,他認識到醫生也有很多無奈和委屈,以前對他們的報道多帶有“偏見”,誤導了大眾。
雖然葉惠林伸張正義、維護患者的出發點值得肯定,可是他沒經過深入調查和了解,就草率的發文揭黑,結果導致醫院無由陷入“輿論漩渦”,醫生成了“刀尖上的行業”,而醫患關系也愈發緊張。在一邊倒的社會輿論中,武明訓為代表的醫生陷入了極其被動和尷尬的處境,媒體的不實報道在他們看來就是在夸大其辭,制造矛盾。武明訓幾次試圖與葉惠林溝通,卻總是不歡而散,后來干脆沉默以對。
媒體的不實報道無意間在醫患矛盾問題上起到 “煽風點火”的消極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有醫生工作特殊,不善于與外界溝通;另一方面媒體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會對醫療行業的“偏見”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媒體沒能做到 “以事實為準繩,真實客觀報道”,誤導了大眾,造成了社會輿論一面倒。“結果是病人不相信醫生,醫生不愿意付出,所有事情攪成了一團。”
要解開“攪成一團”的死結,媒體不僅需要理性,更需要回到“客觀公正”的立場來引導社會輿論。揭黑不是目的,批評不是唯一,為“600萬醫生與13億人民做一次良好的溝通”才是媒體努力的方向。劇末,葉惠林發表了“一個女護士長的故事”,贏得了所有醫生的尊重,同時也得到社會的熱烈響應。由此,患者了解醫生,醫生服務患者,彼此包容和理解,維護事實真相,真正做到了醫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