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條關于金庸去世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尤其在微博上,轉貼者甚至不乏知名人士以及媒體從業者,導致可信度陡然變高,許多圍觀群眾已經開始哀悼。同晚舉辦首映禮的某電影的工作人員還很擔心,第二天一定鋪天蓋地都是金庸的新聞,自家的新聞怕是上不了頭條。不少媒體迅速有了反應,快速的發布了簡訊式的新聞,甚至著手開始準備搭建專題、做號外特刊了。這時候,香港明報發言人站出來表示:“該傳聞為假消息。”
金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友表示:“我剛剛跟金庸通過電話了,他沒事,前一日,我還見過他,好好的,他暫時沒有要澄清的,如果需要澄清的,他會通知我。”
該則在網絡微博中出現的消息稱:“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于2010年12月6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院去世。”而實際上,香港并未有一家圣瑪利亞醫院,名字相似的圣瑪麗醫院則位于灣仔,媒體從業者如果稍有些常識,或者稍微有點認真負責的新聞態度,就不會在尚未查清事實真相時,就把這條假新聞發布出來了。
某門戶網站總編輯也在微博里表示,對自家編輯的要求是:名人去世的消息不要搶發,除非你百分百確認。因為之前有過太多次傳聞各類名人死亡,經常混淆視聽,媒體從業者稍疏忽大意些,就會發布假新聞。尤其以比爾•蓋茨和洪金寶傳得最惟妙惟肖,最后當事人不得不專門站出來告訴大家:我活著,很好。
名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共同點是,總也免不了一死。但名人和普通人的死又有區別,很多名人好端端的活著,偏偏會有莫名其妙的傳聞冒出來,然后他就“被死亡”了。大眾輿論和媒體傳播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生與死的大新聞上,如果所有人的態度都能夠端正起來的話,名人們都可以長舒一口氣了——總算可以少“死”幾次。